根据2004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法》,公民身份号码是每个公民唯一的,终身不变的身份代码。这也意味着身份证号码的数字一旦编定,就不会因地址或户籍的变动而改变。有意思的是,在一些地方,行政区划调整后,行政区划代码发生变化,出现了一家人由于身份证办理时间不同,所以身份证号前六位数字不一致的情况。
设置行政区划代码
对日常生活有何影响?
行政区划代码的管理办法出台,到底对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有什么影响呢?其实,从身份证号就能看出,行政区划代码其实渗透在户籍管理、公共服务、日常办事等很多场景中,社保、出生证明、婚姻登记,都离不开这串小小的数字。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马亮:你像我们的邮政编码,我们每个人的个人身份,每个企业的注册地址,就所有这些数据其实都要基于这样一套行政区划代码来进行对接标准化和统一。
在全国一体化政务大数据体系建设中,如果代码不规范、不统一会导致政务数据难以整合和共享。比如,在办理户口迁移等户籍业务时,如果缺少规范统一的行政区划代码,可能会因校验规则不统一,导致业务办理受阻,给群众带来不便。在企业经营中,行政区划代码不规范、不统一也可能导致发票开具、税务申报等环节出现问题。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马亮:
怎么样去实现这样一种数据的共享,打破数据的壁垒,让这个数据能够更加便捷的共享和流动,进而能够成为我们千行百业的共性的数据底座,这样的话其实对于我们去解决现在老百姓遇到的这样一种不同部门不同系统存在数据打架的问题是非常有帮助的。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