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山东内容 国际表达
齐鲁大地 :
当前位置:山东频道首页 > 国学文化 > 文化资讯 > 正文

著名篆刻家朱培尔印章之妙趣(二):万象力驱 千载意求

著名篆刻家朱培尔印章之妙趣(二):万象力驱 千载意求
2021-08-05 17:04:36 来源:中华网山东频道

《朱培尔自选手拓印谱》中印面文字都是名家警句、格言、诗文。诗文名句中苏东坡的诗句最多,共有20首。这一方面固然是朱培尔对苏诗的偏好,亦因苏东坡在无锡留下了大多的名诗词。朱培尔是无锡人,以苏诗入印也寓热爱家乡之意。其次,便是市忪道人的诗,有十余首,市忪道人何许人也?如此受到朱培尔的重视。实乃其家父也。朱培尔的父亲是个诗人,古体诗尤为有唐人风致,出过诗集。同时也能写字、画画、刻印,为朱培尔的启蒙老师。朱培尔的父亲很有识见,直接影响了他的篆刻观。

1.“千载意求”

朱培尔印风雄畅大气,鄙弃“做篆蚀削”,而注重个体情性的抒发与奔泻。故其篆刻观重意不重巧,重率性而不受拘束,放胆恣纵一片天机流走,他有“千载意求”(5.2×5.2cm)一印,可代替其篆刻观。在赠笔者的印谱中,此印的四周用草书写了一首市忪道人的诗:

商甲周鼎意自通,规秦模汉尔稀从。

几刀切出天机趣,一发难收运斤风。

学问当须思所自,法书岂可不勤工。

如今刻苦谨慎处,只在谦虚循序中。

市忪道人。培尔篆刻,人惊其奇。寄意勉之。培尔敬录。

真可谓是知儿莫如父了。

朱培尔篆刻,于甲骨、钟鼎下过大力,但“规模秦汉两稀从”,十分有主见。他讲究的是刻印中天趣的迸发。最后几句勉励之语,还是要勤奋、谨慎、谦虚,知学从所来,从古人规矩中开出新面。

“千载意求”,并不是不要技巧,而是在技巧直接变成意的抒发,都是难题。但重视篆刻之意,也即把握了篆刻之道。故朱培尔的篆刻观念是前卫的、先进的,也是有胆识的。与“千载意求”的篆刻观相关的内核有二,一是“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4.4×6.3cm),这方印收入河山篇,出处是沈宗骞的《芥舟学画篇》。以画学喻印学,可见培尔打通无碍之能力。规矩还是要,而且要精,但以古人之规矩为的是“开自己之生面”,把个人的本意、本性在刻印中传达出来,这“意”的落实也有了操作的途径。

另一方是“意到不求工”(3.5×3.5cm),此印亦收河山篇,边款为“心忘方入妙,意到不求工。点拂横斜处,天机在其中。恽寿平石谷临九龙山人枯槎竹石诗”。所谓“意到”便是点拂横斜中有天机流露,有“天机”,“意”便到,关于横斜颠倒已不重要。也就是说,做到了“心忘”“手忘”,心手为一,便无阻碍,挥毫到处,即是天机。这是讲“意”与“技”的最好注解。所以,朱培尔的篆刻观,重“意”,十分辩证,并不排斥技与巧,只是侧重在“心忘”。

2.“适我无非新”

“适我无非新”(2.5×3.5cm)一印收入励志篇,这是王羲之《兰亭诗》中的句子,上一句为“群籁虽参差”,这两句诗是大有美学深意的。大自然的万事万物,各种景物,都不同,也人人能见,但“适我”者,方为“新”。这是主体对客体的发现,“适我”,“我”与景发生了互动、交流,发现了新的生命、新意。故只有与我交流的景物,才会是“新”,此时“我”与“景”是合二为一的。篆刻也一样,篆刻家的对象都是字,平时看“字”,或许看不出什么名堂,进入“字”,此时“字”的形式便是新的生命形式。

篆刻的材料是石头,题材是文字。在刻印过程中,主体以刻刀唤醒了石材中的形式,这个形式,不只是一个字形,而是用刀将生命的形式转换成一种形式结构,这不仅是手对石材的自我扩展,不只是线条的粗细、刚柔,还包括重量与运动,笔触是主体对材料的开掘。手与刀创造了一个新的生命形式,故刻在石上的“字”都是一个新的生命。这是“适我无非新”的全部审美奥秘,它保持着形式的明确性、肯定性和无可替代性。

这一个篆刻的理念是朱培尔打通书法与篆刻的自然结论,是他篆刻观念的一个重要内核。故此印的四周,他用毛笔书写王羲之的诗句,显然是有寓意的。

3.“万法尽在自己”

此印收在励志篇,印文体现了朱培尔对法的理解和领悟。这句话包括了几组矛盾关系的对立与统一,万法与一法的关系,法与人的关系,法与无法的关系。

篆刻之法极为繁复,有字法、刀法、章法多类,光刀法,许容《谷园印谱》中就论述了“用刀十三法”,徐上达《印法参同》更是对篆刻技法的理论化,认为“今印法其良方矣,得印法,其得欧冶矣”。只有从有法才能进入到无法,有方而至无方,得到操刀的自由。探骊得珠,穷源及流,明一法尚且不易,何论万法。但巧法因心,千变万化当共一机杼,必不自生彼此,乖戾方圆,一法通而万法通。故万法不必法法细究,重在自通一法。通法者在人,众人的篆刻实践产生了“法”,故悟法在人,人能悟法,万法成一法,这样又回到了前面提及的“质直智慧”,这种智慧就是有信精进,心坚强,持之以恒。以人之智慧、毅力、信心打通法与人的界限,达到人法同一的境地。这就是万法尽在自己的内涵要旨。到此境界,法为无法之法,“法”也就消失在刻之中。此时,“我”就是法,就是万法,独运神明,信手而成。

朱培尔刻过数万方印章,对字法、刀法、章法都有自己的领悟。中年以后,浑脱变化,泯乎方圆之迹,得法外之谛。故朱培尔的印,无他人规矩,只有自家印记。

万法之“学”在己,万法之“格”在己,舍万法而成己法更在己,故“万法尽在自己”是篆刻的最高境界,道人所之未道。

三、《朱培尔自选手拓印谱》的艺术特色

《手拓印谱》是朱培尔最近时期的作品,属于中年创作经验最丰富的阶段。与他过去一贯雄强、奔放、恣肆的印风比,已略有区别,即恣纵中有了收敛,变得沉雄、豪放、精致、蕴藉,更接近于诗。但以传统的视角观赏其印章,已远远不够,朱培尔是一个有现代艺术视野的篆刻家,他的刀法、章法、字法中,多有现代艺术的元素,独运神明之外,更有现代视觉的形式感,这是他艺术特色之精华,特就其主要特色叙述之。

1.现代“图—底”关系的活用

西方艺术家十分注重“图—底”关系。多数情况下,被封闭的面被视为图,另一面视为底。面积小的视为图,面积大的视为底。“图—底”关系,就是从背景中判定“图”。艺术家以自己的意图构形,都往往让“图”与“底”产生模糊与分离造成图与底的转化、幻化。例如,篆刻家刻一个“目”,四道横线,二道竖线,如平均分割空间,阳线与阴文的数量一样多。当眼睛盯着阳线看,是个“目”字,盯着阴线看也是个“目”字,谁是图,谁是底,就混淆。故有意识地创造图与底,充分利用常人不注意的“底”,就能创作出一些有十分现代形式感的作品。早在20年前,笔者就与朱培尔讨论过这个问题,因为他已不自觉地刻过一些“图—底”交混的作品,此后,朱培尔作过一些有益探讨,篆刻形式也更加且具备现代艺术的形式特征。《手拓印谱》中一些印,运用“图—底”转化,制造出很好的艺术效果,以“千载意求”“任意东西”为例作些分析。“千载意求”,(5.2×5.2cm),白文。通常情况下,文字被视为图,文字以为的印面视为底。这方印,“千”字笔画较少,第一笔又被简化借边省去,这样“千”字所占空间留下了一大空白,与“载”的形繁形成对比,“载”的“戈”部同样有大片的空白。但“意求”笔画繁多,一些粗阔的笔道挤压了空白,使印面左右的空白面积不相等。按照色彩的原理,光波较短的色彩,表面上看上去离观者远一些,而光波较长的色彩(主要是红色),看上去离观者近一些。所以,注视“千载意求”这方印,就会感觉到“底”逐渐推到了前面,而“图”退到了后边。因而有了深度。

石头的质地也影响着“图—底”关系。“红”色区域比较多,质量就大,所谓的金石气正产生于石头质地的色彩参与到了形式构成。

这个印还有一个艺术细节值得一提,即在“求”的字面上,用细刀作了破碎,上字形模糊。这种有意识的用刀碎击,破坏了“字”的完整性,使其模糊,这就有了更多的暗示性,即“求意”的不容易,“求意”过程的不确定,因而也有了更多的想象空间。

“千载”大面积的红色,具有更多的厚重感,暗示了时间的久远,而“意求”多种线条的空间分割,让意象变得纷繁、不确定,退到视线的后面。于是造成了色彩与重量的对比,造成了字外之意的飘忽,忽明忽暗,这种模糊不确,使字形、字象就有了更多的潜在增殖力,变得更丰富,启发人思考。“任意东西”(5.0×5.0cm),阳刻。边款刻吴均《与朱元思书》一文中的句子,“任意东西”为其中一句。从句子的文意看,显然也是突出“意”的重要,与“千载意求”相同,但前印用白文,本印用朱文。“任意东西”的“图—底”关系,更加复杂,其中有对字形的偏离,界格线的模糊,结体中的“图—底”转换等艺术效果。

这方阳文印,字画已偏离通常字形的粗细,近乎以块面造型,特别是“任”字,竖画粗壮,所占面积大,“任”的右部中间又以一粗圆点参与造型,从字形看,远出常法。线条的分量重,色彩的分量成为醒目的标志。

“意”的字法,在空间分割上有奇异的图底混淆感。从阳文的结构看,是一个“意”字,但撇去红色,光注重白色看,它又像一个“字”。图与底的界线已不甚清楚。

这种情况也同样出现在“西”字上。这到底是一个阳文的“西”,还是阴文的“西”,怎样看都可以。特别是“西”字内部的两左向斜线与右向斜线的交接,都是白文写法。注视右上的阳文大弯弧看,此字为阳文;但盯住白文看,它又是阴,阴阳文的界限全被搅浑了。所以,“图—底”的转化或幻化,成为现代形式结构的一个标志,在“西”字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故此印的形式魅力超过了“千载意求”。

通常一方印都是界格线,既是边界,也是空间领地。

“任”的界格线在左,但都又装在“任”的偏部上,“任”的字形产生了异化,“意”的上部界格线,边界模糊下部的竖界格线与右部对称,反而将不是字“底”形化了。“西”的红线与白线交互起作用,造成了图底的不确定与转化,故有新奇感产生。

造形线条的变位、变形、偏离或古意错位造成图底两可,前后图形的转化,因而具有现代艺术造型的新手段,拉大了与传统结体的距离。

大体来说,朱培尔的白文印玩“图—底”关系最为拿手、娴熟和变化,字形的构成,明线与暗线,边框和残缺,在交替、前后、移位中变化万千。图与底在转换、交换、变异中变得扑朔迷离,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5.8×5.8cm)“如飞如翰,如江如汉,如山之苞,如川之流”(4.4×4.4cm)“弱水三千,吾取一瓢以饮”(3.7×3.8cm)诸印,由于“图底”常常模糊,界限常常不明,故十分有现代形式感。“如飞、如江、如山、如川”有许多相同的字,或借边,或省略,或移位,或变异,只要关注视觉的重心即会出现巨大的视觉张力。

6.jpeg7.jpeg

2.现代形式结构:优质格式塔

关键词:朱培尔

为您推荐

下载中华网山东APP

联系方式

中华网新媒体 山东频道
互动/投稿邮箱:
shandong@zhixun.china.com
山东频道商务合作热线:0531—86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