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剧中主人公希孟的画家身份,日常从业状态相对静止,主创者巧妙的借助“异代知音”展卷人这一角色的自由度,时而通过独舞代言、诠释,时而又穿插与希孟的双人舞,表现画家构思创作期间的冥思遐想、苦心孤诣、灵感触发、激情澎湃等心理活动。音乐也以模拟放大心跳的声音和节奏,把全场观众也代入共情,炫染出画家创作冲动、构思酝酿、内心挣扎、灵犀点通、才华绽放的感人过程。
令观众比单纯观画,更入木三分、深刻形象的领悟到画家希孟的人格特质、创作心态、时空背景等。
二、用“平远法”铺陈演绎画作的背后故事
剧作者用平等的现代理念,通过《问篆》《唱丝》《寻石》《习笔》《淬墨》几场戏,把呈现和赞颂的笔触,平伸到了所有为这幅千古名画付出才华智慧和辛勤劳动的行业工匠甚至平民百姓。
而且都是现代意义上急需保护传承的“非遗”项目。用《问篆》展示了集书法、章法、刀法三者完美结合的篆刻人石上奏刀、游刃有余的潇洒形象。
用《唱丝》歌颂了古代妇女采桑、养蚕、缫丝、织绢的纷繁而又细腻的劳动情景。再现了宋代的《蚕织图》。
用《寻石》刻画了为寻找和开采矿石、制作颜料的工匠们攀山越岭、不畏艰难的忘我状态。用《习笔》描绘了制笔工匠严守“三义四德”(精、纯、美和尖、齐、圆、健),历经百十道工序“千万毛中拣一毫”的敬业精神。
用《淬墨》赞颂了制墨工匠们采松、造窑、发火、取煤、和制、入灰、出灰、磨试,尤其是捶墨的艰辛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