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山东内容 国际表达
齐鲁大地 :
当前位置:山东频道首页 > 国学文化 > 文化资讯 > 正文

【李想集锦】(166)丨​春节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根”,是人民的文化

【李想集锦】(166)丨​春节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根”,是人民的文化
2023-01-23 17:04:46 来源:中华网山东频道

可以说,农村改革不仅挽救了农业,而且挽救了中国。作为一个年轻而没有任何顾忌的新华社记者,我有幸生活在历史大转折的年代,且奔行的正是爆发“包产到户”首创之地,我把自己24岁至32岁的最好年华全部献给了这块土地与这场变革。我关心农村改革每一块风云的变幻,随大潮漂流而一次次感到惊心动魄,目睹那大喜大悲而一次次经受泪水洗面。

从历史的景深去测量,这场大转折发生在1977年至1984年。如果把焦点对得更实些,1977年至1978年当属酝酿与准备阶段,1979年至于1981年为爆发与高潮形成阶段,1982年至1984年则是改革的展开与普及阶段。而中间3年,是斗争最为激烈也是决定局势的3年,金镂石镌的日子使人刻骨铭心。中国变化最大的是这一区域。在这期间,我每年都约310天的时间在农村,先后去过鲁西北的800多个村庄,常骑自行车走村串户,在农家土炕上写的报道亦为党中央总书记的批示,拍摄的大批照片亦成为这次大转折的原始记录。我的镜头始终对准那些普普通通的农民,是那些扛着锄头、赶着牛车、手上结着厚厚死茧的庄户人。他们爱什么,恨什么,怕什么,盼求什么,我心中有底。不管是“大包干”发端于凤阳,还是乡镇企业起于苏南、胶东,亦或商品流通出现于鲁北、私营经济兴于温州,农业产业化盛于潍坊,凡农村改革之首创,莫不先出于农民,后为高层认可,再通达于域中。也正因为此,这本书中显赫形象全部是普通农民,展示的是他们的生活与内心世界。在农村改革中,每一个人生活的信息含量是有限的,但是如果将这些人最震撼人心灵的瞬间集中展示出来,使之内在的意蕴得以挥发,也许能显出伟大和深刻。

图片

1982年,李锦发现市场经济最早的萌芽,在商河张坊农家炕上写的调查为党中央主席批示。老百姓建纪念馆,为李锦塑上铜象。

图片

1984年,牟平宁海镇农民大游行。标语上打出自己的梦想。李锦摄

春节是汉族的第一大节,也是中国39个民族共同的节日,我调查于农村改革最为集中、农民情绪最为活跃、农村变化最为充分的时刻。开始领导总是鼓励年轻人下基层过年,人们下去一次要下很大决心。我一到过年便下农村,后来我竟然连续搞了23年春节报道,这已经成为我的生命现象,当然这在新华社是创历史的纪录。

我发现,春节文化走过了数千年的历程,直到宋元明清多种文化思想的碰撞、交流和融合,才达到成熟和完善,构成了中国春节文化的完整结构体系。

然而,历史向前走了,到了公元1978年后春节便发生了变化。1985年春节,我在乡镇企业的发源地胶东牟平看见身着西装的农民方队在大街上游行,“农民万岁”的列车模型驶进县城……西装、汽车、军号、机器,都是西方传进来的,而游行也是西方的生活方式,也已融入中国农民的春节生活中来了。

在2018年春节,我特意去了鲁、浙、奥、冀四省,发现微信、支付宝、二维码与共享单车,迅猛扩展农村,不光高铁的现代设备运用,无人机也进入农民家庭,这些新时代的“四大发明”,为中国农民掌握,表明中国已经走在世界前列。

农村那浓浓的年味总使人怀念,如同酒味,那不是从外面加上去的,而是在酿造过程中自然产生的。从镜头里可见过去40年的衣、食、住、行、吃、喝、玩、乐到精神享受。从这些照片中,既有祭神拜祖、舞龙灯、发压岁钱、写春联、拜年、看大戏、赶庙会等千年不变的民俗,又可以看到电视中春节晚会、手机拜年、上网拜年、旅游过年,这些完全是近40年间出现的新风俗,这些是前无古人的。

图片

1994年,兴福镇的老太太们进城。李锦摄

关键词:李锦

为您推荐

下载中华网山东APP

联系方式

中华网新媒体 山东频道
互动/投稿邮箱:
shandong@zhixun.china.com
山东频道商务合作热线:0531—86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