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山东内容 国际表达
齐鲁大地 :
当前位置:山东频道首页 > 国学文化 > 文化资讯 > 正文

记录百年中国乡愁 传承千年根性文化——张丽军编选《百年乡愁:中国乡土小说经典大系》过程中的思索

记录百年中国乡愁 传承千年根性文化——张丽军编选《百年乡愁:中国乡土小说经典大系》过程中的思索
2023-08-14 18:01:36 来源:中华网山东频道

从更深层、更宽广的角度理解和思考山乡巨变

乡愁是感伤的,是一种甜蜜优美的感伤。不是每个人都有乡愁的。乡愁是一种深厚的文化情怀,是对大地、故乡、世界的一种深刻的生命眷恋。而《百年乡愁:中国乡土小说经典大系》就是让我们这些具有乡土中国完整经验的最后一代人,以文化传承的方式,把这种纯粹、完整、具有审美意义的文化乡愁,更集中地传递给21世纪中国青年,乃至未来的中国青年。我们曾有过这样一种乡土生活,这样一种乡村根性文化——这就是我们的文化根基、我们的精神基因,它蕴含未来的路径和种种可能性。

我们常言,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而我想说的是,越是地方的,越是中国的,也越是世界的。中华文化是一个整体,是由一个个具有地方文化特性的地域文化组成的,是千百年来文化交融凝聚而成的。地方性文化的丰富和多样,恰恰是中华文化的活力与魅力所在。《百年乡愁:中国乡土小说经典大系》就具有鲜明的、浓郁的地方性文化特征,不同地域的读者可以从中读到自己家乡的影子,并由一个个乡土文化而建立起丰富、感性、美美与共的中华文化世界。所以这套“大系”适合研究乡土文学的学者、学生阅读,也适合对中华文化、地域文化感兴趣的读者阅读。事实上,这套“大系”对于世界各国读者而言,是理解和思考千年中国根性文化、百年中国社会变迁的文学读本。

在今天,乡村振兴的实践正在推进,关于乡村新变的书写方兴未艾。山乡巨变是一个世界性、全球化的时代大问题,需要有一种世界性的审美视域,需要有比较文学的叙述视野,从更深层、更宽广的角度理解和思考具有某种人类性的时代巨变,建构一种从个体、群体、地域、民族到世界相融通的文学经典。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百年乡愁:中国乡土小说经典大系》为新时代乡土文学发展提供了来自历史深处的精神启示和路径指引。具体说来,新时代乡土文学创作可在以下几个领域发力:一是推进“新时代乡村志”的文学历史书写和非虚构书写。二是呈现地方民俗、民风、地方名人的文学书写,以此来建构乡土民间史、民俗史、地方名人史,滋养地方文化。三是书写山乡巨变的“新人、新故事、新情感”。“新时代新农民”是新山乡巨变书写的核心所在。而借助众多的“新人书写”,就可以逐渐架构出一个大时代的人文景观与精神风貌。

新时代在呼唤着描绘新山乡巨变的新经典、新农民、新农村。新时代山乡巨变文学书写需要建构新的叙述主题、新的审美形式、新的人物形象。这是新时代对文学的召唤和期待。我们在像前辈作家一样深入生活一线的同时,也要学习以往的经典,从建构新时代新文学经典的历史使命和精神高度来思考和书写,在历史深度、文化深度、思想深度、人物深度和语言深度上下功夫、做文章,传承和创新千年中国乡土文化。而这正是《百年乡愁:中国乡土小说经典大系》编撰的意义和主旨所在。(文/张丽军

作者简介

图片

张丽军,山东莒县人,暨南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教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山东师范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茅盾文学奖评委,山东省齐鲁文化英才,中国现代文学馆客座研究员,中国文联首届文艺评论骨干班学员,鲁迅文学院文艺评论班学员,山东省首批、第二批签约文艺评论家;兼任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理事、中国高校影视学会理事、中国电视艺术交流协会视听委员会副主任、山东省散文学会副会长等。迄今已出版《“当下现实主义”的文学研究》等著作8部。在《文学评论》《文艺研究》等报刊发表论文 300 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1项、一般项目 2 项,主持中国博士后基金、中国作协重点扶持项目等省部级项目 10 余项。获得山东省社科成果奖、泰山文艺奖等省部级奖励 10 余项。在 20 世纪乡土文学研究、当代文学批评、70 后作家群研究等领域有较大影响。

(责任编辑:陈雅雯)
关键词:张丽军

为您推荐

下载中华网山东APP

联系方式

中华网新媒体 山东频道
互动/投稿邮箱:
shandong@zhixun.china.com
山东频道商务合作热线:0531—86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