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山东内容 国际表达
齐鲁大地 :
当前位置:山东频道首页 > 国学文化 > 文化资讯 > 正文

题诗真绝命,遗作慰九泉——蒋维崧与恩师乔大壮的深情厚谊

题诗真绝命,遗作慰九泉——蒋维崧与恩师乔大壮的深情厚谊
2023-08-24 10:22:49 来源:中华网山东频道

“白刘往往敌曹刘,邺下江东各献酬。为此题诗真绝命,潇潇暮雨在苏州。”这是近代词人、篆刻家乔大壮在苏州太安旅馆写给学生蒋维崧的绝命诗。读罢老师的诗,蒋维崧悲痛欲绝,“为此题诗真绝命”,想起自己跟随老师学习诗词歌赋、书法篆刻的宝贵时光,“潇潇暮雨在苏州”,泪如雨下,眼前尽是老师的音容笑貌。

乔大壮生前将自己的学识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有艺术才华又肯努力钻研、不事张扬的门人。这个人就是蒋维崧。

乔大壮苏州自沉,给学生蒋维崧写下绝命诗

1948年7月3日上午,上海,乔大壮在家人的陪同下,到他的老友徐森玉家中拜访,两人相谈甚欢。徐森玉是文物鉴定专家,曾任北京大学图书馆馆长,早年与乔大壮结识,两人成为兴趣相投的挚友。徐森玉留饭未成,乔大壮回了次女乔无疆家。午饭后他躺在床上佯装小憩,待家人午休不备悄然走出家门,乘坐火车,当晚来到苏州,入宿太安旅馆。

是夜姑苏狂风暴雨,乔大壮取出随身带着的笔墨纸砚,展开置于书桌,下笔草成数语,墨迹干后,将其叠好,搁置在书桌中间显眼处,另将写好的一首诗托付给宾馆工作人员代其邮寄。之后,他冒雨漫无目的地在苏州街头游荡,大街上只有他一个人,任凭风雨击打。行至平门外的梅村桥下,面对汹涌澎湃的河水,乔大壮停住了脚步,站在河边,很快便大水过膝。乔大壮闭上双眼,仰天长叹“天不容我啊”,即倒在湍流的河里,随浑浊的水漂流而去。

天亮,乔大壮遗体被人发现。噩耗传遍大江南北,京沪及东北地区报纸皆刊讣闻,深切悼念这位饱含才气、勇气和爱国情怀的文化巨匠。时年乔大壮57虚岁。

消息很快传到南京,曾在中央大学师从乔大壮研习诗词、篆刻、古文字并一路追随学艺的蒋维崧(1915—2006)悲悔交加,取出老师两天前离开南京他的住所时亲笔写给他的两首绝句:

室中传恨后如何,

老去分明托逝波。

但使此瓶千日醉,

平生无泪比黄河。

颂桔诗成见苦辛,

国中荡荡更无人。

此行不是无期别,

试向初平觅通真。

读了一遍又一遍,“此行不是无期别”,蒋维崧后悔自己未能在当时体悟老师的悲切之语,错过了将老师留在南京的时机,以致铸成大错,“平生无泪比黄河”。于是,他急奔苏州处理老师身后之事。整理遗物时,蒋维崧在老师胸前口袋里发现一张纸片,上书“责任自负”,为老师亲笔所写。生死安排,如此从容,这是老师的出世风格。

办完老师的后事,蒋维崧回到南京。刚到家门,打开信报箱,见有一封寄自苏州的信函,看笔迹他一眼便知是老师寄来的。蒋维崧急忙拆开信封,打开信笺,是老师写的一首诗:

白刘往往敌曹刘,

邺下江东各献酬。

为此题诗真绝命,

潇潇暮雨在苏州。

这是乔大壮在苏州太安旅馆写给学生蒋维崧的绝命诗,并附有后记:“在都蒙命作书,事冗稽报,兹以了缘过此,留一炊许,勉成上报,亦了一缘。尊纸则不及缴还。维崧先生是正乔大壮三十七(1948)年七月三日夜中苏台客舍。”

乔大壮先生

关键词:蒋维崧,乔大壮

为您推荐

下载中华网山东APP

联系方式

中华网新媒体 山东频道
互动/投稿邮箱:
shandong@zhixun.china.com
山东频道商务合作热线:0531—86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