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山东内容 国际表达
齐鲁大地 :
当前位置:山东频道首页 > 国学文化 > 文化资讯 > 正文

“想舀天河之水,洗星之灰垢”——逄春阶写在“小逄观星”专栏开设20年之际

“想舀天河之水,洗星之灰垢”——逄春阶写在“小逄观星”专栏开设20年之际
2024-03-21 11:42:51 来源:中华网山东频道

真没想到在《大众日报》上开设的“小逄观星”专栏一写就是20年。说实话,我自己都不知道是怎么坚持下来的。每周一篇,挺熬人的。从39岁,一直“观”到59岁,从未间断,从小逄“观”到了老逄。头发越来越少,皱纹越来越多,回望来路,感慨万千。淡淡的忧伤,从心底泛起。

假如没有这个专栏,我会是什么样子呢?我真的想象不出来。这个专栏留下了我20年思考的痕迹,让我尝到了酸甜苦辣。

我常常想,一条清澈山溪,要没两岸夹着,它流不到大海里去,中途就散漫着消失了。两岸节制着、约束着溪水,一路向前,七拐八拐哗哗而下,才成了大地上一道风景。这个专栏就是两岸,她约束着我往前走,不散漫,不懈怠,不应付,这条小溪虽然还没到大海,但庆幸自己朝着大海的方向在流淌。这条小溪的旅程,不仅仅是我的个人历程,更是一段与广大读者共同成长、探索的过程。我深刻理解了歌德的话,“生于约束,死于自由”。

“周二有约”变成

“周三有约”

我的专栏文章第二辑《人间星话》结集时,请大众报业集团时任总编辑傅绍万写个序言,他开头写道:

“2004年3月,《大众日报》改版,《小逄观星》栏目应运而生。作为报纸的总编辑,当时我对小逄说,你就当一把铁扫帚,横扫文艺界一切污泥浊水。当时文艺界的风气让人憋气。德艺双馨的艺术家少人褒扬,演艺人士的各种坏毛病甚嚣尘上,甚至有人舐痈成瘾。对这些现象,人们已经见怪不怪,甚至习以为常。小逄挥戈上阵,有点堂吉诃德式的不合时宜。”

这就是专栏开设的大背景。

作为山东省委机关报,《大众日报》每次改版都很慎重。当时的省委主要领导说,报纸文风可以改一改,文章得有趣味、有可读性,也可以报道明星、批评明星。所以报社领导希望在《大众日报》文体娱乐版开一个文艺评论专栏。

20年前的3月14日下午,我和同事于国鹏在北京采访,编辑宫梅打来电话,说准备开个专栏,由我来主笔。她问我起个什么名字好,说了一大串,都不理想。宫梅大姐一直叫我小逄,就说“小逄观星”怎么样,我说行呀,就这么定下来了。第二天就要交稿,周二见报。我周日下午采访的作家刘震云,周一(3月15日)晚上就写出了关于刘震云的评论。当时刘震云很火,根据他小说改编的电影《手机》跟某明星还闹着一场官司。一开始评论标题很文雅、文艺腔(都写习惯了)。宫梅大姐说,再推敲一下,调皮一点,活泼一点,于是改为《刘震云这小子》,本来是周二推出,报纸挂栏目名字是“小逄观星·周二有约”。可是那天突然来了广告,就推迟了一天,改成了“小逄观星·周三有约”。

栏目正式推出是2004年3月17日。我的开栏话是:

“小逄仰首观星久矣,总以为众星在天,不沾人间烟火。近距离冷眼旁观,方窥见落地之星,与我等无异,有些星爷星妹素质甚至不敢恭维。遂把观感写出,请读者评判。栏名含‘旁观’之意,行文不求周全,但求活泼。”

报纸一刊发,立即引起了大家的注意,当时报纸言论大都中规中矩,怎么突然来了这么个风格。好多人觉得好奇,当然也有人不习惯。

发出来后,我有些后悔,觉得这样对刘震云先生不尊重,专门在给寄送的样报中写信请他原谅。大概是第二年,在北京又遇见刘震云先生,他说就得写的不一样才行,不要紧。我悬着的心才放下了。
  专栏是我的一个起点,她让我往前小跑。这个起点,也成了我的支点,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

关键词:逄春阶

为您推荐

下载中华网山东APP

联系方式

中华网新媒体 山东频道
互动/投稿邮箱:
shandong@zhixun.china.com
山东频道商务合作热线:0531—86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