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创作过程中,我始终致力于通过形象塑造来传递情感。因此,在刻画人物形象时,我既注重现场写生以保持人物的生动与真实,又力求超越表象,引导观者透过具体形象去感受特定语境下人物的精神状态,从而引发情感共鸣,实现作品与观者之间的精神交流。在我看来,艺术并非单纯的图式翻新,而是与文化理想、思想情怀和语言本体紧密相连。每一种视觉样式都在特定的文化语境中表现出其哲学观念、情感体验、精神诉求和时代特征。
庞茂琨 珠江之晨 布面油画 220cm×180cm 2024年
中国美术报:谈谈您对美术创作中“人民性”的理解?您认为在当前的文艺工作中,应该如何更好地反映时代精神、讴歌人民、服务人民?
庞茂琨:“人民性”作为新时代文化建设的核心价值理念,深刻体现了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鲜明特征。
作为文艺工作者,我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紧跟时代步伐,深入时代生活,不断变换题材,力求捕捉最具社会现实代表性的面貌。我将个人艺术融入社会发展的现实情境之中,深入生活,感受新时代社会发展的脉搏,为人民塑像,描绘时代史诗,完成了一系列主题油画创作。
我的“彝族题材”系列作品为“乡土绘画”注入了新的活力,不仅为乡土现实主义融入了现代主义的形式语汇,增强了作品的表现力,而且将乡土绘画引向了少数民族题材的新领域。这一尝试不仅丰富了乡土绘画的内涵,也展现了新时代美术创作的多样性和包容性。
新时代的美术家们应当将自己深深扎根于现实生活之中,与真实的人民紧密相连,讴歌生活中的真与善,为奋进新时代的人民留下生动的形象。同时,我们要以时代为先,与时代同频共振,无论是个人生活叙事还是国家主题创作,都要展现出新时代的新风貌、新质感,为新时代文化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中国美术报:面对主题性创作课题,您有哪些经验分享?
庞茂琨:艺术家的核心使命在于深刻感受时代的脉动,并精准传递出时代的强音。主题性美术创作无疑是对创作者把握与提炼时代主题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一大考验。近年来,我愈发重视主题性美术创作,通过亲自创作、参与评审及组织师生投入其中,我对艺术与时代之间密不可分的联系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
2021年,为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我充分利用油画这一艺术形式的优势,精心创作了《开天辟地》与《彝家新村欢迎您》两幅作品。在创作中,我坚持个人风格的同时,又巧妙融入当代视角,以艺术的方式再现瞬间。《开天辟地》一画,我在尊重历史真实性的基础上,着重刻画了中国共产党成立时,革命先辈们所展现出的那份坚定信念与豪迈自信。《彝家新村欢迎您》则通过巧妙的构图,生动展现了彝族人民内心的喜悦与对乡村振兴的美好憧憬。两幅作品都旨在传递一种深沉而感人的力量,让观者能够深切感受到时代的变迁与进步。
在主题性创作中,我们既要坚守传统,又要勇于创新,让艺术作品百花齐放,充分彰显新时代美术创作的蓬勃活力。同时,我们也要注重文化艺术的传承延续与创新发展,让每一幅作品都能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让艺术之光永远照亮人类前行的道路。
中国美术报:您如何看待文艺作品的原创性和时代性?如何平衡传统与现代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