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山东内容 国际表达
齐鲁大地 :
当前位置:山东频道首页 > 国学文化 > 文化资讯 > 正文

“积极构建中华文明标识体系” | 《大众日报》理论周刊刊发山艺院长徐青峰署名文章

“积极构建中华文明标识体系” | 《大众日报》理论周刊刊发山艺院长徐青峰署名文章
2024-12-04 14:38:01 来源:中华网山东频道

12月3日,《大众日报》理论周刊第6版“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版块,刊发了山东艺术学院院长徐青峰的署名文章,《积极构建中华文明标识体系》。文章从中华文明精神标识的演进、加强中华文明精神标识的认知提炼和艺术发挥重要作用等三个方面,介绍了中华文明精神标识包括哪些层次、以及如何构建中华文明标识体系。

以下展示刊发原文: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党的二十大报告也明确提出,“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构建中华文明标识体系。

中华文明精神标识是民族精神的核心与精髓,集中体现了人们的思想观念、社会理想,引领人们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在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强化中华文明精神标识的提炼、认知与传播,已成为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凝聚中华民族共同体价值理念的重要举措。

中华文明精神标识的演进

中华文明五千余年的历史发展与衍变,使属于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逐步得以成熟,为全民族成员所认同和恪守。

中华民族以华夏民族为主体,并在历史演变过程中由多个不同分支的族群凝聚而成。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正是经由历代仁人志士、人民大众的共同建设和探索,终于成为中华民族集体的象征。它既作为中华民族的精神源泉,渗融于每一民族成员的精神深层,又汇聚为浩瀚江河,推动中华文化的绵延进步,形成凝聚民族意志和情愫的巨大精神力量。

在中华民族形成的历史过程中,以华夏民族为主体的各族群、各区域人民均为中华文明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同时也为中华文明精神标识的形成付出努力。由于国家疆域和版图的历史变迁,各族群正是在不断的衍变中,逐步完成了对中华民族整体属性的认知,伴随着具有现代国家意义的不同族群的汇聚,也就形成了各族群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整体性认知,以及对整个中华文明精神标识的认同。在各族群的发展进程中,一方面他们也在建构属于自身族群文明精神的标识物,另一方面,他们在与各民族不断融合的历史进程中,持续接受属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文明精神的影响。在这样的融合与互渗中,一些具有浓郁民族和区域文明的重要精神标识深融于中华文明共同体之中,成为整个中华文明精神标识内在的组成部分。

加强中华文明精神标识的认知提炼

加强中华文明精神标识的认知和提炼,需要探索中华文明精神标识的辨析和界定标准。一般来看,那些历史悠久、文化内涵厚重、具有民族整体性共识、对世界文明具有突出贡献的精神标识物包括观念、物象、人物、文献等,这些可以进入中华文明精神标识的序列。

在中华文明精神标识形成的历史长河中,既可以分解为不同类别,又可以分为不同层级,前者包括观念层面、物象层面、人物层面、文献层面;后者则分为核心层级和一般层级。

从对中华文明精神的认知和理解切入,其核心层级,笔者以为,可以从四个方面来加以提炼——

关键词:山艺院长徐青峰

为您推荐

下载中华网山东APP

联系方式

中华网新媒体 山东频道
互动/投稿邮箱:
shandong@zhixun.china.com
山东频道商务合作热线:0531—86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