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葵-金塔》布面油画 280×540cm 2014(许江作)
代代传承的哲匠道途
劳作上手,读书养心。在许江看来,美术学院的本质是通过一门技艺学习,培养手的能力,进而了解创造本质,打开自己内心,进入创造的境界。但美术学院要培养的又不止于工匠,而是要培养能够思想、富于情怀、有批判精神的“哲匠”。研究生正是这种哲匠培养的重要途径。
“哲匠——当我想用一个词或一个文字符号来指代我们时代真正的文人,以此来标注他们谦逊素雅却又矢志不移的生命品质的时候,在我脑中反复回荡的就是这两个字。”他说,“一所特色型、研究型的人文学校,应该始终氤氲着一种技艺品味的深层关怀,一种怀素抱朴的品性情怀。正是这种独特的品性情怀,让艺术的传授能够超越知识科目与风格类型的层面,不断地答疑解惑,不断地去蔽求真,把授课定义为授业,自觉地拔高到人文跬积的高度来看待艺术的训练,拔高到人格塑造的高度来看待艺术的教习。”
许江便是这哲思与炼艺的践行者。尽管事务性工作繁忙,但对待研究生教学他从来一丝不苟,言传身教,引导学生将艺理与技艺相结合。他曾再三教导学生:“我们画画的人写论文一定要具备读图的能力,而这‘读’是与‘画’相辅相成的。要想能真正深入读画,重要的是去临摹该画家的画,甚至能做到背临,再以他的笔意来写生训练。如此往复,一张画也能够读个两万字。因为画到了,也就‘看’到了其中的精微与深度。”许江不仅这样说,而且始终力行。二十年来,他笔耕不辍,撰写了以绘画语言为中心的百万文字,出版了《一米的守望》《视觉那城》《葵园辞典》《南山肖像》等多部著作。他还以《中国文化精神之征候》为题,首播“中国艺术大讲堂”。他的一系列艺术讲座以其激荡的风气,广受欢迎。
在许江的推动下,中国美术学院设立了代表教学研创最高荣誉的“哲匠奖”。这一旨在表彰业务精湛的一线教师的大奖,如今已举办了八届,成为中国美术学院每年度备受期待且最为重要的学术盛宴之一。“年轻的哲匠们从一开始,并不自知是哲匠,他们只是以自己的方式,从思与技的两个方面去接近和实现美院的先师榜样,接近和实现林风眠先生、潘天寿先生身上所兴发和淬磨出来的诗性风骨。西湖是诗,先生们的作品是诗,美院的精神也是诗。”在山水相望的校园中,“哲匠精神”作为国美的学风、校风,已然成为一种标杆、一种使命,激励代代国美师生像匠人一样劳作,像哲人一样思考。
许江与他的“葵”主题画作
贯穿始终的东方学之道
自二十世纪起,中国艺术的核心命题即融汇东西。中国美术学院的前身国立艺术院提出的“介绍西洋艺术、整理中国艺术、调和东西艺术、创造时代艺术”,由建校传承至今,是每一位国美学子都熟记的“国美四句教”。
“在那个时代,林风眠先生(中国美术学院首任院长)竭尽全力要向西方证明,西方可以的,东方也可以,东方人能够像西方人那样把油画画好,可以用西方的东西拿来改造中国。”许江曾说,“我们如今更为重视的是用中国艺术、中国文化精神来创造所有的艺术,以回馈世界,从中把握一种东方的人性内涵,富有‘目既往还,心亦吐纳’的真情实感,创造出富有表现力、一唱三叹的感人的艺术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