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山东内容 国际表达
齐鲁大地 :
当前位置:山东频道首页 > 国学文化 > 文化资讯 > 正文

王谦解读米芾代表性书论著作《海岳名言》

王谦解读米芾代表性书论著作《海岳名言》
2025-03-19 13:48:38 来源:中华网山东频道

《海岳名言》

在余绍宋著《书画书录解题》中列为“论述·杂论”部。余氏言:“书名《名言》,当为后人所辑。米老虽狂,应不至此。《四库提要》谓其讥贬古人太过,不免放言矜肆之习,然此正是米老真面目,毫无客气处。若冯钝吟谓其抑扬太过,则平心之论也。此老论书真有独到语,却又甚入人,题以‘名言’,当之无愧。开卷云前贤论书征引迂远,比况奇巧,遣辞求工,去法愈远。窃谓此数言不但论书家所应知,即论画及文艺家亦应知此义也。”

清代冯班《钝吟书要》评:“米老喜作快口语,不知者执之,多为所误。”又云,“鲁公书如正人君子,冠佩而立,望之俨然,即之也温。米元章以为恶俗,妄也,欺人之谈也。”又云,“我尝谓苏、黄论诗,米元章论书,不为无见,但抑扬太过,使人不乐闻耳。”

《四库提要》评《海岳名言》:“是编皆其平日论书之语,于古人多所讥贬,如谓欧、柳为‘丑怪恶札之祖’,徐浩‘肥俗’,‘更无气骨’,薛稷大字用笔如‘蒸饼’,颜鲁公‘真字便入俗品’,皆深致不满。其所记对徽宗之语,于蔡襄、沈辽、黄庭坚、苏轼、蔡京、卞尤极意诋诃。史称芾翰墨得王献之笔意,而书中于子敬书顾不置议论,但云吾书取诸长处,总而成之,人见之不知以何为祖,殆亦可免放言矜肆之习。然其心得既深,所言运笔布格之法实能脱落蹊径,独凑单微,为书家之圭臬,信临池者所宜探索也。”

【注释】①以上引文均见于余绍宋:《书画书录解题》,西泠印社出版社2012年版,第131页。兹已作标点改易。

01

历观前贤论书,征引迂远,比况奇巧,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阁”,是何等语?或遣辞求工,去法逾远,无益学者。故吾所论要在入人,不为溢辞。

【注释】

①征引:引用事实或言论、著作作根据。迂远:迂阔而远离实际。

②龙跳天门,虎卧凤阁:也作“龙跳天门,虎卧凤阙”,形容书法宛转飞动的遒丽气象。天门、凤阁,通常指帝王宫殿的门及皇宫内绮丽的楼道,这里天门指天宫之门,凤阁指天宫中绮丽的楼阁。

【今译】

遍观前代名家关于书法的评论,往往引用迂曲、抽象之事,比拟奇特、怪异之物来说明问题,就像“龙跃上天门,虎卧在凤阁”这样,成什么话?要不就是选用华丽的辞藻来说事儿,这样离具体的笔法就更远了,对学书者没有益处。我谈论书法,目的是让人能接受,所以不用那些浮夸之辞。

【考论】

作为对书法之美的最高级形容语,“龙跳天门,虎卧凤阁”八字的发明权归南朝梁书论家袁昂(461—540)。他在奉梁武帝敕编纂的《古今书评》中写道:“萧思话书走墨连,字势倔强,若龙跳天门,虎卧凤阙。”后世评价书法之美,也将它缩略为“龙跳虎卧”四字。梁武帝萧衍又将这一评语移用于王羲之书法,其《古今书人优劣评》中说:“王羲之书字势雄逸,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阙,故历代宝之,永以为训。”“龙跳”“虎卧”云云遂成为对王羲之书法的最高评价。清代乾隆皇帝在为《王羲之书钟繇千字文》所作跋语中也用到了这八字。“三希堂”收藏的王羲之《快雪时晴帖》,也有乾隆所题“龙跳天门,虎卧凤阁”等语。

米芾《蜀素帖》

02

吾书小字行书,有如大字。唯家藏真迹跋尾,间或有之,不以与求书者。心既贮之,随意落笔,皆得自然,备其古雅。壮岁未能立家,人谓吾书为“集古字”,盖取诸长处,总而成之。既老始自成家,人见之,不知以何为祖也

【注释】

①跋尾:此指在书画作品后面题写跋语。

②集古字:指广泛临摹前代书家书法,亦即所写作品让人能看出各字所取法来源。对于“集古字”之讥,米芾自己亦不讳言。

③自成家:形成自家面目。

④祖:此有祖本之意。

【今译】

我写小字行书,有如大字。但只在自家收藏的前人真迹之后书写题跋才有时这样写,并不写给外面索字之人。心里先存有写小字如大字的气度,然后信笔而书,写出的字样貌自然裕如,气质古朴雅致。我直到中年书法还没能自成一家,有人说我的书法是“集古字”,大致就是汲取众家之长而融通,写出自己的作品。等到年纪渐老,才开始形成自家面目,人们看到,都不知道这字是从何取法而来。

【考论】

“集古字”,若照常见解释,理解为临摹前人的书法,则失之笼统。所谓“集古字”,是说完成的作品能让人看出各字的取法来源,即临摹对象。这也是花气力学习古代大家书法必经的一步,至于遗貌取神,对古人用笔、章法、气韵达到深刻领悟,那是下一步水到渠成之事。米芾“集古字”经历中,最为倾力的是王献之、褚遂良两家,所下工夫之大,如《宋史》所说:米芾“妙于翰墨,沉著飞翥,得王献之笔意;尤工临移,至乱真,不可辨。”清代刘熙载《艺概》说:“米元章书大段出于河南,而复善摹各体。当其刻意宗古,一时有集字之讥。迨既自成家,则惟变所适,不得以辙迹求之矣。”可见,米芾并非将集古字作为终极目标,而是通过这一步夯实学习传统的基础之后,自然进入到学古能化的境界,遂成一代大家。

对米芾所自谓“集古字”,还可以放在宋代书法的环境中去看,如清代冯班《钝吟书要》所说:“宋人解散唐法,尚新意而本领在其间,米元章书如‘集字’是也。”既学习前人,又融以时代新意,置于当代亦是学习书法之不二法门。

米芾《淡墨秋山诗帖》

03

江南吴囗(山+完)、登州王子韶大隶题榜有古意,吾儿尹仁大隶题榜与之等。又幼儿尹知代吾名书碑及手大字更无辨。门下许侍郎尤爱其小楷,云:“每小简,可使令嗣书。”谓尹知也。

【注释】

①尹仁:即米友仁(1074—1153),一名尹仁,字元晖,小名寅哥、鳌儿。晚号懒拙老人。为米芾长子,世称“小米”。书法绘画皆承家学,工书法,虽成就不逮其父,然如王、谢家子弟,自有一种风格。

②尹知:即米友知(?—1103),一名尹知。米芾在三十余岁所书《叔晦帖》,曾提到三个儿子的小名,即“鳌儿、洞阳、三雄”,“三雄”即为幼子米友知。友知年纪不大即能为米芾代笔,不幸早逝。

【今译】

江南的吴囗、登州的王子韶大字隶书题榜很有古意。我儿子友仁题榜的大字隶书写得跟他们一样。再者,我小儿子友知为我代笔写碑以及手书大字,别人分不出来。门下省许侍郎尤其喜欢他的小楷,曾对我说过:“若有给我的简短信札,可请令郎代写啊。”他所指的就是小儿友知。

【考论】

一,米友仁与其父米芾均为收藏家、鉴赏家。米友仁小名寅哥,黄庭坚因此戏称其为“虎儿”,并赠古印和诗,对其书法寄予厚望:“我有元晖古印章,印刓不忍与诸郎。虎儿笔力能扛鼎,教字元晖继阿章。”

米芾创立“米家山水”,米友仁加以继承发展,其特点在于用水墨点染的方法,描绘烟云掩映的山川景色,自称“墨戏”,此种创作意态对后世文人画影响较大。他做官后甚自秘重,所画虽亲朋好友亦无缘得之,众人以诗嘲曰:“解作无根树,能描濛鸿云。如今供御也,不肯与闲人。”

清代方薰《山静居画论》说:“款题始于苏、米,至元、明遂多以题语位置画境者,画亦因题益妙。高情逸思,画之不足,题以发之,后世乃滥觞。”绘画题款始自苏轼和米芾,但二人此类作品留存不多,而传世的米友仁作品则有充分展现,如其所作《潇湘奇观图》,前画后题,又录他人多首诗,如此三者浑然一体,在米友仁之前概未曾见。

二,“小简”,此指简短的非正式信札。当代出版物有数本解释为“宋宣和以后,士大夫间通问,用骈俪文的笺启;又另附散文体手书,称为小简。”此不妥。“宣和”为北宋徽宗的第六个年号,时间为1119-1125年,而米芾在世时间为1051年-1107年。

米芾《李太师帖》

关键词:王谦

为您推荐

下载中华网山东APP

联系方式

中华网新媒体 山东频道
互动/投稿邮箱:
shandong@zhixun.china.com
山东频道商务合作热线:0531—86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