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山东内容 国际表达
齐鲁大地 :
当前位置:山东频道首页 > 国学文化 > 文化资讯 > 正文

汪道波丨我的潢师

汪道波丨我的潢师
2025-05-02 14:00:54 来源:中华网山东频道

1979年9月,我收到河南省潢川师范学校录取通知书。我至今清清楚楚记得10月的一天早晨五点,瓢泼大雨里,瘦小的母亲举一把黑布紫把伞,送我从老家汪湾到十二里路外的高店车站坐车。泥泞路上,只听风声雨声,也听母亲的叮咛声。那十二里路,我们走了一个多小时,终于赶上高店通往罗山的班车。我在车上,看不见母亲的脸,只见那把倾斜的伞,好像听见母亲说:“那是一所好学校,你要好好学”!2002年,我以《老伞》为题,记下那天母亲送我上学过程。文章获《河南商报》举办的“天成杯”母亲节征文大赛唯一的一等奖,获得价值5000的奖品。

作者当年照片。张民义提供

我从罗山车站坐上通往潢川县的班车。大约中午12点到了潢川汽车站。经人指点,我找到了学校。在校门口看见入学报到通知事项,又在墙上张贴的新生名单上,发现我分在七九届一班。在那儿碰到叫黄新春的光山县同学。我们一起报到,领取学校用品,又一起到住室整理好床铺。吃完中午饭,再找到教室。教学楼二楼第一个教室。

我们一班50个同学全部是男生,后来被人们戏为“和尚班”。我们班同学只有张力卫,沈兴中和我是罗山人,其余同学分别来自信阳地县其它县。班主任是郜玉亭先生,他也教我们写作课。大约四十来岁,中等偏高个头,清瘦,语速稍慢,低细。讲课通俗易懂。讲到京剧流派,兴之所至,唱几句“西皮慢板”。曾有一阶段,77级留校的周百义老师临时替他上过一段时期的写作课。周百义,商城人,时年不到30岁,讲课引经据典。讲到人物性格,曾绘声绘色背诵这么一段诗词趣话,秀才与农民面对大雪吟诗:

秀才云:大雪纷纷而下,真乃皇家瑞气,再下三年何妨。农民则骂道:放你娘的狗屁。

周百义是业余作家,常发表小说散文诗歌,是我们崇拜对象。他后来考入武汉大学作家班。毕业后当了编辑,从长江出版集团总编辑任上退休,责编过二月河的帝王三部曲中的两部,与二月河交情很深。退休后仍主编《荊楚文丛》。我主编《淮南子》顶端号,曾多次向他约稿,发过他不少散文。与他一样年轻的老师是教现代文学课的李黎明老师。齐耳短发,讲课批改作文很负责。她后来改行从政,在信阳物价局长任上退休。印象最深的是地理老师冯俭成先生。瘦高。上课前印发讲义,讲课从不看讲义,但倒背如流。我最怕《现代汉语》课老师陈新先生和《古代汉语》课老师司锡光先生。这两门课几乎都听不懂。历史课老师罗聘飞先生是以板书满黑板让我至今忘不了。政治课老师李金山先生讲课眉飞色舞,通俗易懂。体育老师是刘永胜先生。毕业以后,我因补办毕业证明,两次给郜老师写信请他帮忙办理,他都及时把补办的证书寄到我单位。我至今还记得他的神态和语气。

在两年师范学习中,我终生难忘的就是到校图书馆借阅各种文学作品。我所有课余时间都耗在图书馆。我在那里真正发现并阅读了相当多的文学名著。现在还能想起那些书目,如《保卫延安》,《红岩》,《青春之歌》。我最喜欢看柳青的《创业史》。我深为梁生宝和徐改霞朦胧的爱情感动和惋惜。为柳青因病没写完第二部遗憾。我以为故事是真的,还给梁生宝写过信,傻傻地盼回信。我极认真研读曹操曹植的诗,每读他们的诗,常常沉浸在风云变幻的三国时代。我喜欢背诵曹氏父子诗,几乎废寝忘食。当然,我还读了不少其它现代当代文学作品。但至今记忆深处留下印象的仍是曹氏父子的诗。

关键词:汪道波

为您推荐

下载中华网山东APP

联系方式

中华网新媒体 山东频道
互动/投稿邮箱:
shandong@zhixun.china.com
山东频道商务合作热线:0531—86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