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山东内容 国际表达
齐鲁大地 :
当前位置:山东频道首页 > 国学文化 > 文化资讯 > 正文

“其命惟新——广东美术百年大展” | 尚辉:“其命惟新” 是与时代铆焊的创新,更是沪粤共筑的现代性

“其命惟新——广东美术百年大展” | 尚辉:“其命惟新” 是与时代铆焊的创新,更是沪粤共筑的现代性
2025-10-23 14:58:04 来源:中华网山东频道

从宏观上来看,他们都和世界文化结合在一起,走在世界文化艺术的前列是他们的夙愿,而同时又和我们生存的土地、呼吸的时代铆焊在一起体现出我们这个社会特有的精神风貌。这些作品都在不同角度展现了不同时期的人民形象,从而汇集成新中国人民形象与精神风貌的图谱,我觉得这才是“其命惟新”的内涵。

7.jpg

艺术背后是社会变革的暗线

羊城晚报:上海这个国际都市,给予了当时的广东艺术家怎样的舞台?

尚辉:在中国艺术发展史上,岭南艺术家与海派艺术家有大量互动互鉴。这次大展不仅挖掘出洋画运动以来广东美术的深厚传统,更通过岭南美术与上海的密切交往,展现了中国文化的交融之美。

无论是岭南画派还是海上画派,都在清代“碑学中兴”的背景下,形成“以碑入书、以书入画”的书画变革方向。海上花鸟画与岭南山水画、花鸟画,也都形成了相近似的雄强、厚重、苍茫的语言风貌,深刻影响了20世纪中国画的现代性探索。

受辛亥革命影响,“二高一陈”的新国画,以及海派画家钱慧安、“海上三任”任熊、任薰、任颐等人的作品,都开启对劳苦民众生存现实的表现,是现代中国画在创作理念上走向现实主义的先驱探索。

8.jpg

上海与广州均很早成立现代美术社团,粤籍美术家是海上画坛多元格局中的重要组成。

林风眠从上海赴法开启艺术求学之路,并在上海创作了其生涯中最重要的一批作品;关良留学回国后,在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执教;赵兽于1935年在上海举办展览;与鲁迅直接交往的木刻青年中,粤籍青年占三分之二……这些案例生动展现了两地在美术领域的紧密联结。

刘海粟、林风眠、倪贻德、陈抱一和关良等人在现代绘画领域的实践,也为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现代艺术复兴提供了重要经验。刘海粟、林风眠都是20世纪中国现代美术的高峰,林风眠对中西艺术融合的深入实践,成为中国现代美术最鲜明的符号。林风眠的成就,正是上海与广东共同推进中国现代美术的有力证明。

在海派的创建者、实践者中,很多都是广东艺术家。他们出生在广东,来到上海,汲取海派文化的思想养分,使他们不断攀登艺术高峰。广东人在上海,不仅仅与这座现代城市发生关系,更重要的是和长三角的江南文化传统有机地接续在一起,所以他们在上海的艺术,可能和广东珠三角的传统并不完全相同。我相信这正是我们看这个展览的意义之一。

9.jpg

羊城晚报:您怎么看待本次展览带来的粤沪文化对话?

关键词:尚辉

为您推荐

下载中华网山东APP

联系方式

中华网新媒体 山东频道
互动/投稿邮箱:
shandong@zhixun.china.com
山东频道商务合作热线:0531—86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