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山东内容 国际表达
齐鲁大地 :
当前位置:山东频道首页 > 艺术 > 正文

聚焦陇原变迁 盘活艺术资源——著名艺术家马刚:甘肃美术的历史回望与当代审视

聚焦陇原变迁 盘活艺术资源——著名艺术家马刚:甘肃美术的历史回望与当代审视
2022-09-27 14:05:08 来源:中华网山东频道

薪火相传

改革开放以来,甘肃美术界传承先贤的艺术品格与志向,延续前辈们朴实真诚的精神,从传统中寻找民族艺术的根本认知,融入甘肃风土人情的纯厚与滋养,构建甘肃本土美学独立的造型语言体系。高校美术教育人才培养效能凸显,青年学子充实到各专业美术机构、学术团体、高校以及基层美术教育行列,创作出一批富有时代特色的美术作品,以崭新的姿态在甘肃画坛脱颖而出。

一直以来,甘肃美术在国画、油画、版画、雕塑、水彩、水粉、插画、连环画等各个艺术类别发挥各自优势与创作力量,形成甘肃美术全面推进和均衡发展的状态。甘肃相对封闭的地缘文化环境决定了甘肃美术家的创作主线,紧紧围绕着敦煌、民族、黄土(黄河)主题延展。丝绸之路艺术带给美术家的文化启迪是直观而强烈的。娄溥义、段兼善等人为人民大会堂创作大型壁画作品《丝路友谊》(1982年)是丝路文脉的探索和呈现。何鄂作为西北第一个投身雕塑的女性艺术家,坐落在黄河边上的《黄河母亲》(1986年)是中国城市雕塑的代表之作,也是兰州的城市名片。莫建成带领中青年画家主创的巨幅长卷《敦煌印象丝路虹霓》(2016年)首次亮相在第一届丝绸之路(敦煌)文化博览会,传递着丝绸之路的历史与当代意义。敦煌研究院美术研究所集体创作的重大题材壁画作品《佛教传来》《锦绣丝路》《丝路文明》(2017年),是多年面壁临摹之后对古老的敦煌壁画艺术的全新表达。

甘肃陇东、河西两种完全不同的地域人文物性对美术形态的辐射力是很强的。苍凉厚重、宽宏质朴的地域景观与多民族文化基因则是宏厚历史之外的现实图景,表现甘肃地域的深沉与民族精神的探寻。王天一、陡剑岷、孙纪元、晓岗、李宝峰、郭文涛、周大正、董吉泉、韦伯文、陈天铀等对地域性的探寻与思考,表达着他们对甘肃这片土地的热爱以及民族顽强生存的歌颂。大漠古道、陇原厚土、民族风情、丝路风光,这种以“地缘文化”发展的创作现象成为甘肃美术的优势,同时也在某种程度局限了甘肃美术家的绘画主题与文化思考。

西部美术题材作为近现代中国美术史上重要的图像文本,引起文化学者的广泛重视。边塞、边疆美术现象与中华民族表征、文化变革以及国家形象建构之间的关联成为学术热点。面对甘肃历史地理优势与文化传统如何更好地转化对接时代的新要求,进行地域化、本土化的挖掘与研究。甘肃苍凉壮阔的精神价值折射到时代场域、多民族鲜活的日常状态与民间美术融入的社会价值、个人叙事与图式探寻的实践、对接甘肃丰富多样的美术资源、发挥题材内容的特殊价值等是甘肃美术的自觉与自信;是形成与中国美术时代建构深层对话的前提。

立足本土

在甘肃这片土地上,沉淀着丰富多元的中华民族文化遗存,是我们审美认知的丰富资源。地域文化中保留了丰富的中华民族文化艺术遗产,古代丝路文明交融互鉴的多元文化基因,赋予甘肃地域一种文化的生命力。“文化自信”在于我们有博大精深的传统,有辉煌灿烂的历史,有内心充盈着“真善美”的民众,这是甘肃美术获得持续发展的深层动因。

1970年代末,靳尚谊、关山月、卢沉、周思聪、朱乃正、袁运生、石虎、王文芳、唐勇力等知名艺术家陆续走进甘肃。“中国新文人画当代名家邀请展”(1992年)、“全国当代花鸟画艺术大展”(2003年)、“关照自然——全国中青年花鸟画学术邀请展”(2014年)、“丝绸之路·绚丽甘肃——第九届中国西部大地情作品展”(2015年)、“第四届中国民族美术双年展”(2020年)、“天下黄河——中国百名油画家主题作品展”(2021年)、“大路西行——中国油画作品展”(2019)等国家级展览引进兰州。不同的艺术形式与绘画语言打破了甘肃美术面貌的局限性,激发着美术家群体在比较、思考、反省中保持清醒的自觉意识。甘肃美术几代人在共同的区域环境里,每个人潜入的方式不同、角度不同、个体经验不同,呈现着“和而不同”的样貌。1990年代,甘肃美术群体开始蜂拥向外,走进中央美院、国家画院、中国美术学院等一流专业机构进修深造,形成内外互动的价值升华。“走出去”反而能更加认识到本土价值的分量,大家开始思考如何从“立足本土”中确立自我的方位。

关键词:马刚

为您推荐

下载中华网山东APP

联系方式

中华网新媒体 山东频道
互动/投稿邮箱:
shandong@zhixun.china.com
山东频道商务合作热线:0531—86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