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山东内容 国际表达
齐鲁大地 :
当前位置:山东频道首页 > 艺术 > 正文

生相随心 忘形得意——著名艺术家范毓周的抽象水墨艺术观

生相随心 忘形得意——著名艺术家范毓周的抽象水墨艺术观
2023-01-09 14:02:30 来源:中华网山东频道


微信图片_20230109095747.jpg

大象无形:《宇宙洪荒》2020

艺术是艺术家的心灵写照,这是古往今来所有艺术家的共同认识。水墨艺术自然也不例外,应该是艺术家心灵境界的展现。

水墨艺术作为世界美术的一个独特画种,曾经经历数千年的发展历程。一部中国绘画史其实就是一个由对物象的形体临写逐步到解脱形体禁锢的过程。

中国绘画很早就形成独特的渊源,新石器时代的岩画与仰韶文化的装饰性彩陶纹饰,反映当时的人们由于绘画技术尚未成熟,只能把物象的形体作简约的描摹的状况。这些艺术遗迹在今天看来古朴可爱,其实是当时人们对世界观察与概括的心灵写照。就其与西方原始绘画的比较而言,已经孕育着抽象艺术的滥觞。

正是这种艺术渊源启发了后人在此基础上不断完善绘画技巧,有相对抽象转化到战国、秦汉时期开始用线描和晕染描绘出比较精细的人物形象。

六朝、隋唐以后,画家对形体描绘更为精准,绘画日渐丰富多彩。及至宋代服务于王朝权贵的宫廷画家,更以精细写生为主,他们创作的院画一度成为绘画的主流,构成中国绘画的工笔流派。这种绘画技巧和风格对于周边的日本、朝鲜乃至伊朗、印度都有一定的影响。

宋代的文人在绘画领域不甘寂寞,苏东坡在唐代王维的影响下开拓了文人画,开始有别于院画的随性绘画,米芾父子也随性创造了米家山水,他们追求文人的诗化的意境,开创了与精细的物象描画完全不同的以意境为主要表达的新画种“文人画”。明代后期徐渭以淋漓的水墨画出他对物象的观察与概括,终于形成以丰富的水墨挥洒描绘画家心灵感受的写意水墨艺术。

徐渭的水墨虽然仍立足于形体的描述,但已把水墨运用的灵活多变,画家已经摆脱形的束缚创造出自己心目中追求的意境,由此一线逐步发展为今天的小写意水墨画。

小写意水墨画到清代后期在扬州八怪的手中达到了一个高峰,水墨艺术成为当时艺术的主流。在明末清初特殊的变革中,明代王室后裔的朱耷又用极简约的笔墨画出他对社会人生的感受,他用特有的笔法描述他的心灵感受创造出简约独特的绘画意境,把水墨艺术推进到形体描写更为随意的境地,从而带动写意水墨向大写意方向的发展。

清代末年,海上画家任颐、吴昌硕吸收了西方水彩的丰富色彩技法与水墨相互为用,形成了用笔变化多端,形体概括得当和色彩丰富悦目的新流派,但就水墨而言已经不是单纯的水墨画,故而有人也把这种绘画称为彩墨画,我们不妨把它看作是水墨画的变种。这种彩墨交融的水墨艺术成为近代以来中国画的一个主流,但就纯粹水墨艺术本身而言已经逐渐衰微。

如果我们认真回顾中国画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到,中国画就绘画流派的更迭发展而言是不断由具体形象的描绘向自由表达画家对物象的感受和重构方向发展的。齐白石对于写意画有过一个极精彩的看法,他说画画要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则媚俗,不似则欺世。这是他就所处时代绘画风尚对当时中国画的一种突破性认识,但仍然脱不开形的羁绊。

实际上西方绘画也经历过一个与中国绘画相类似的历程。从早期的岩洞画开始到宗教画盛行,西方绘画一直是追求形象逼真的精细描绘。照相术发明后,印象派大师受日本浮世绘影响开始摆脱细致描绘的束缚,强调个性化与简约化,经过现代艺术与后现代艺术直至当代艺术,西方绘画一步一步摆脱形似,最终对形解构,终于摆脱形的约束,达到充分自由的境界。马奈、毕加索、马蒂斯、波洛克等一系列著名画家,都在解脱形的束缚中挣扎,其中最彻底的当属现代艺术以来的抽象艺术。

关键词:范毓周

为您推荐

下载中华网山东APP

联系方式

中华网新媒体 山东频道
互动/投稿邮箱:
shandong@zhixun.china.com
山东频道商务合作热线:0531—86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