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重庆美术公园》以“场域、会面、关系”为设计主题,强调以艺术现场作为连接社会关系的纽带。以重庆电厂遗址为改造核心,集合黄桷坪地区20个重点艺术空间,规划形成双核、两桥、两带、两街、九点的园区结构;建构长江艺术湾区的自然与人文景观,全域打造集:大美景、大美育、大美业为一体,市民广泛参与的国际化高品质主题公园。在尊重、保护历史遗存的基础上,创新性地开展更新再利用设计,采取系统保留生产环境主体,修复主要建/构筑物形态,结合功能需求进行更新,利用色彩涂装,系统整合园区建筑与景观形象。强调“尊重历史、服务现实、广普美育”的主张,形成独特的中国工业文化特质,带动社会文化艺术和经济的发展。
重庆美术公园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成为重庆城市的一张新名片,在推动文化艺术产业的繁荣、提升城市形象、丰富市民精神文化生活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建筑设计:何崴、陈龙、王梓亦、孟祥婷,一滴水图书馆
采访者:您曾在媒体上表示,“第十四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艺术设计展区落户重庆,既是对重庆在艺术设计领域所取得成绩的肯定,也是推动艺术设计在我市高质量发展,助力重庆‘设计之都’创建的良好机会。”为此次成功承办,您带领重庆美协开展了哪些工作?
魏东:我们充分认识到承办第十四届全国美展艺术设计展区对于重庆的重要意义。为确保本次展览展区成功申办,我们在各个环节都下了苦功夫,方方面面都做足了文章。首先统一了思想和认识,各级领导和部门也高度重视。我们严格按照本届全国美展工作进程,高起点筹划,精心统筹安排,认真组织实施,加强指挥协调,科学调配力量,发挥最大效能,高标准推进申报工作。
从去年2月开始,我们按照中国美术家协会十四届全国美展展区工作会等相关会议精神,全面启动备战第十四届全国美展筹备工作。在重庆市文联具体指导下并得到四川美术学院的大力支持,我们成立了申报工作专班,逐一落实了展览场馆、承办经费,我还带队前往上届美展艺术设计展区举办地——山东工艺美术学院进行考察调研,取经学习。我们对展览工作中的每一个重要节点,如评审、作品收退件、展陈设计、物流运输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精心撰写制作了图文并茂的申办报告书和精彩视频。
2023年8月31日,我们在北京众望所归地获得了十四届全国美展艺术设计展区的承办资格。消息传回重庆,美术界一片沸腾。在接下来的大半年时间里,我们完成了重庆市美协设计艺委会换届,输入新鲜血液,召开“备战十四届全国美展设计创作组织动员会暨重庆市美协第二届设计艺委会2023年工作会议”,组织并邀请艺委会委员、设计专家进行分类指导,举行艺术设计看稿会、创作交流等活动。我们围绕备战十四届全国美展核心任务,先后组织了“为乡村而设计——首届重庆市设计艺术大展”“第九届重庆市美术作品展览暨第十四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重庆送选作品展(艺术设计类)”等展览。
平面设计:曹雪、刘平云、廖向荣、钱磊、叶梓琪、陈菲仪、谭晓阳、陈子瑜、何格,北京2022年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
采访者:全国美术作品展是我国美术界最权威、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大展,而在该展览中评选产生的“中国美术奖”是美术界国家级最高奖,入选艺术设计展区的决选标准和评委阵容是怎样的?
魏东:自1999年第九届全国美展上将艺术设计正式纳入全国美展体系以来,艺术设计根植于中国社会发展建设的现实需要,始终与国家发展的方向息息相关,是生动阐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实践,也是艺术设计最根本的衡量标准。
全国美展是面向所有美术家的综合性大展,体现着中国美术创作的国家样态与最高水准,必然有非常严苛的评选标准。首先是要遵循党的文艺方针政策、习近平文化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等,要深刻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选作品更要具有主题性、创新性、实用性等特征。具体来说,就是每一件作品需符合全国美术作品展的总体主题和要求,反映时代精神和社会风貌;要展现独特的创意和设计理念,能够体现设计师的创新思维和艺术表现力;需能够解决实际问题或满足特定需求。
同时,全国美展评委的产生经过很严格的程序,这些评委不仅代表了各自专业的最高学术水准,更以他们的专业素养、公平公正的态度和严格的评审标准,确保了评选结果的权威性和公正性。他们不仅关注作品的艺术性、创新性和实用性,还注重作品的社会价值和文化内涵。同时,评审过程还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整个过程严格且有序,确保了评选结果的公正和透明。
采访者:作为美术展中的设计展,与其他专业设计类奖项相比,美展艺术设计展区有哪些独到之处?
魏东:五年一届的全国美术作品展览简称“全国美展”,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是中国美术界的一大盛事,也代表了独特的国家艺术评价体系和审美评判。艺术设计正式纳入全国美展体系始于1999年第九届全国美展,由此开启了艺术设计在全国美展的全新篇章。
本届艺术设计展区经严格评选,目前共遴选出501件套作品入展,其中进京作品105件套。总体而言,展览呈现出三大特征:一是展现出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使命意识。设计家们积极参与国家重大建设制造工程和科技创新项目、党和国家重大庆典、国内国际体育盛会等,彰显了中国设计的文化使命担当。工业设计从产品设计角度上让“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建筑与环境艺术设计着重传续城乡文脉,展现城市繁荣建设和乡村振兴;视觉传播的平面设计、衣食住行的生活设计到非遗传统的“双创”设计都巧妙地将实用性和艺术性有机统一。在“国计”“民生”间,中国设计发挥了改变生活、美化生活的积极作用。
二是体现出融合创新的发展趋势。科技发展为设计思维拓展了空间,为设计理念的实现提供了强大助力,当代中国设计积极拥抱科技,紧密追踪科技变革,充分运用最新科技手段和工艺材料。人工智能、增强现实、虚拟现实等数智技术被巧妙应用到艺术设计当中,呈现出混合媒介、感知交互、多维体验等设计形态与表达的拓展。正是基于这一态势,信息与交互设计和书籍装帧设计被首次纳入全国美展艺术设计作品展,彰显出全国美展在新的时代语境下倡导跨域、跨界协作的主动意识与实践指向。
三是彰显了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国有着极为悠久的工艺美术和造物美学传统,在当代设计语言和方法论上,广大设计家积极借鉴国际设计有益经验,对国际前沿、生活方式、未来趋势密切关注,也更加注重从中国传统的“造物”观念、“营造”智慧、工艺美学和工匠精神中汲取智慧,使当代设计在满足功能性需求的同时,成为美的载体,展现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精神内涵。这种融合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的设计理念,不仅在国际交流中展现了中国设计的独特魅力,更在社会应用中起到了以文化人的重要作用。
在世界文明交流与互鉴的大格局中,历经25年岁月的全国美展艺术设计展已然成为展示中国设计发展史主线的重要载体,对当代艺术设计创作与理论研究具有不容忽视的建构意义和导向作用。正如历届全国美展艺术设计展所揭示的那样,中国设计作为创新链和价值链源头,正以其独特优势和创新发展趋势回应技术变革、产业升级等时代命题,必将对中国艺术设计事业的繁荣发展起到引领作用,为进一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设计力量。
信息与交互设计:魏勇、严艳萍、张舒童、张倩倩、向往、陈伯川、杨蔓,“长江脉动”——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水生态信息与交互设计装置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