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山东内容 国际表达
齐鲁大地 :
当前位置:山东频道首页 > 艺术 > 正文

韩天衡丨五百年印章边款艺术初探

韩天衡丨五百年印章边款艺术初探
2025-01-29 15:56:03 来源:中华网山东频道

图片

图二十八 莲庄 陈豫钟

由印款入手,我们不妨再考证一下吴昌硕篆刻的代刀人。吴昌硕于71岁高龄刻给友人葛祖芬的印款上记道(图二十九):“余不弄刀已十余稔,今治此,觉腕弱刀涩,力不能支,益信‘三日不弹,手生荆棘’,古人不我欺也。”缶翁自述六十岁后铁笔常卧,除了偶尔牵动雅兴,很少鼓刀治印。然而,略加排比,他花甲后留下的印作,仍为数可观,这岂不令人费解?可是,我们一旦掌握可能多的缶翁印款,这一疑团即冰释。原来他晚年的印作多是借手于人的。除了对款字的比较辨析,吴氏作为一个正派的印家,对此也是公认且宣布:“景张……属俊卿刻印,时痛臂未瘥,为篆石,乞星州为之。”言明是请他的老学生徐新周代刀的。又如所镌“保初”一印,款称:“君遂索刻,臂痛不能应,乞季仙为之,尚无恶态……壬辰八月,缶庐记。”壬辰为1892年,时缶翁仅49岁,印是请另一位刻家季仙代刀的。季仙,乃是他的继室夫人施酒,仅以此二印印款剖析:1.我们可以知道吴昌硕篆刻是确有代刀人的;2.了解到吴昌硕由于痛臂的顽疾,代刀的年代可追溯到他的中壮时代;3.了解到他的夫人也是一位善于“凿山骨”的篆刻家,足以补《广印人传》之阙如。

图片

空白图.png

关键词:韩天衡

为您推荐

下载中华网山东APP

联系方式

中华网新媒体 山东频道
互动/投稿邮箱:
shandong@zhixun.china.com
山东频道商务合作热线:0531—86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