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山东内容 国际表达
齐鲁大地 :
当前位置:山东频道首页 > 艺术 > 正文

美术馆该如何介入社会?——听张子康解读博伊斯研究中心

美术馆该如何介入社会?——听张子康解读博伊斯研究中心
2025-02-10 15:38:48 来源:中华网山东频道

同时,基于研究中心的平台性质,国内外学者可以在此获取学术资源与支持,也促进了中国艺术界与国际艺术界的交流与合作,推动了博伊斯艺术理念在全球范围的传播,也加强了中国艺术的国际影响力。

我们希望通过此次探索,为中国乃至亚洲艺术界的当代艺术学术研究进程出一份力,促进艺术与社会的深度融合,为中国当代艺术界注入多元的灵感与活力。

凤凰艺术: 您认为博伊斯的艺术思想为何在今天依然具有如此深远的影响?对于中国的艺术家与观众来说,他的作品和理念有哪些特别的启示?

张子康:对于艺术学者来说,博伊斯在艺术史中的突破性意义是十分深刻的。相较于现代主义所强调的艺术自律,后现代主义艺术是对艺术自律的颠覆。在弗莱——格林伯格一脉所倡导的形式主义之外,博伊斯选择了赋予生活材料以物质性,并致力于介入社会,使艺术成为社会发展的工具,将扩展的艺术定义作为方法参与其所处时代的社会改良与发展,正是其独特的艺术理念与创作方式使其艺术思想在当今仍具深远影响。

图片

▲ 约瑟夫·博伊斯肖像,摄影:劳伦斯·苏德尔(Laurence Sudre),1985年,©劳伦斯·苏德尔/布里奇曼图像(Laurence Sudre/Bridgeman Images) 

对于中国的艺术家与艺术学者来说,博伊斯作品及理念的启发性是多方面的,比如他的跨学科实践项目《7000棵橡树》,不仅涉及艺术领域,并且具有环境保护的社会意义,同时激发了大众的参与热情。在当时社会大众的坚持与努力下,这一乌托邦式的作品最终成为现实,足以证明大众在艺术创作中的重要力量,启发着中国的艺术家与艺术学者在钻研艺术领域的同时也应走出学术的“神坛”,进入社会,挖掘社会的创造潜能。

5.jpg

▲约瑟夫·博伊斯,《7000颗橡树》,第七届卡塞尔文献展,1982

图片

▲约瑟夫·博伊斯,《7000颗橡树》,第七届卡塞尔文献展,1982

关键词:张子康

为您推荐

下载中华网山东APP

联系方式

中华网新媒体 山东频道
互动/投稿邮箱:
shandong@zhixun.china.com
山东频道商务合作热线:0531—86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