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山东内容 国际表达
齐鲁大地 :
当前位置:山东频道首页 > 艺术 > 正文

为中国画的现代转型提供具有启示意义的实践样本——孙承民艺术体系的当代价值重估

为中国画的现代转型提供具有启示意义的实践样本——孙承民艺术体系的当代价值重估
2025-04-11 15:58:09 来源:中华网山东频道

在当代中国画坛的转型谱系中,孙承民的艺术实践构成了一个极具研究价值的文化样本。作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高等院校中国画教授,集画家、书法家、作家于一身的艺术实践者,以四十余载的持续探索,在传统文脉与当代语境的对话中建构起独特的艺术体系。本文将从形式语言、文化基因、理论建设三个维度,对其艺术成就进行系统性解构,并在当代艺术史坐标系中重估其学术价值。

一、人物画:从叙事表达到精神观照的嬗变轨迹

孙承民的艺术之路始于二十世纪70年代的连环画创作,这段经历为其人物画创作奠定了坚实的造型基础与叙事能力。早期作品《玄武门之变》《神鞭》等已展现出对历史题材的驾驭能力,画面中的人物群像通过精准的解剖结构与动态设计,形成具有戏剧张力的视觉叙事。这种将西画造型原理与传统线描技法结合的创作方法,在八十年代转型期的中国画创作得到深化,人物面部肌理的皴擦处理与服饰线条的书法性表现,预示其后来“以书入画”的艺术自觉。

拉萨的风,200×200cm,纸本水墨

新世纪以来的都市人物系列标志着其艺术语言的成熟。在作品《拉萨的风》《凉山新娘》中,艺术家以散锋皴擦渲染表现活泼热烈的质感,用兼工带写勾勒站在布达拉宫台阶欢呼的神态,以及凉山彝族姑娘嫁娶的幸福喜悦,水墨的氤氲与枯笔的锐利形成精神隐喻。作品《彩铃声声》则通过解构人体动态,将传统线描融汇转化为表现主义线性笔触,在平面构成中构建起具有后现代特质的都市景观。这种将传统笔墨程式进行现代转译的能力,使其作品既保持东方美学品格,又具有当代视觉张力。

彩铃声声,180×98cm,纸本线描

在古典人物题材领域,孙承民展现出对文化基因的创造性转化。作品《古人诗意图卷》突破传统诗画对应的简单模式,将书法题跋转化为画面结构要素,诗句的章法布局与人物动态形成空间对话。其《高士新解》系列更将变形传统与立体主义构成原理熔铸,人物衣纹的几何化处理与背景山水的符号化表达,创造出具有超现实意味的文化意象。

相知无远近,68×138cm,纸本水墨

关键词:孙承民

为您推荐

下载中华网山东APP

联系方式

中华网新媒体 山东频道
互动/投稿邮箱:
shandong@zhixun.china.com
山东频道商务合作热线:0531—86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