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开风气之先而著称的吕尧臣,禀持着一丝不苟与锐意求新求进的艺术精神,一方面对吕俊杰的基础功课要求甚严,另一方面又鼓励其即兴发挥,大胆创新。如此严谨而又宽松活跃的氛围,使得吕俊杰在紫砂艺术道路上起点颇高,不仅基础技艺扎实,而且拥有一个开放的胸怀,既在紫砂领域自由自在地成长,又善于汲取其他艺术领域所长。
虽然对吕俊杰是悉心传授技艺,但吕尧臣由衷感到,作为新时代的紫砂艺人,儿子必须进一步地拓宽眼界,提高素养,才有可能在今后的艺术道路上超越自己。1993年,吕尧臣接受当时中央美院杨永善教授的建议,送吕俊杰赴新加坡南洋艺术学校深造,接受系统的美学理论教育。这样的举措在当时的宜兴是鲜见的。新加坡中西文化的交融,使吕俊杰领略到与以往大不相同的风景。三年后吕俊杰回国,从事壶艺创新。
在法国凡尔赛宫举办艺术交流展
此后,吕俊杰又赴美国北卡罗来纳州参加世界环境艺术展,赴法国巴黎参加中法文化交流……一路行来,艺术风景目不暇接,他如饥似渴地汲取异域艺术营养,把海外游学熏陶而成的跨文化视野潜移默化于紫砂壶艺中。在他的作品中,我们还可以看到印象主义的笔触、表现主义雕塑的形体张力……与前人相比,吕俊杰有着更开阔的国际视野,有现代人才有的审美感受和视觉经验,有在传统基础上借鉴西方艺术的包容心态,有着在紫砂艺术中吸收新机表现精神世界的自觉。
“扬弃”传统
在中国紫砂艺坛上,吕俊杰以原创精神而著称。他是首位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个人紫砂作品展的紫砂艺术家,也是中国紫砂大师走进联合国艺术展第一人。从事陶艺近40年,他先后创作了百余款紫砂作品。他的作品,既体现了传统紫砂艺术的精髓,又善于汲取其他领域所长,从传统书画、音乐、武术、哲学乃至西方印象派等现代艺术思潮中吸收营养,展现了当代紫砂艺术家对转益多师的深刻理解。这使他对传统紫砂艺术观察有了新角度、新理解。他说,紫砂艺术史发展表明,后人对先人前辈的艺术决非一味地全盘接受或否定,而是传承与淘汰是同时进行的。这样的变革发展过程,就是对传统的扬弃过程。从本质上看,扬什么、弃什么,主要取决于时代的需要——对传统的“扬弃”抉择,就体现了紫砂艺术的时代性。彰显时代性,必须注重艺术积累。当代紫砂艺术家应以高度的文化自信和历史意识,继承发展传统艺术,扬弃创新,古为今用。
“2010吕俊杰紫砂艺术作品展”中国美术馆个展
在吕俊杰看来,传统文化是宝库,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去运用。在创作实践中,吕俊杰提出“仿古而不泥古、简约而不简单”等创作理念,遵从艺术规律,追求文化意蕴,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把传统紫砂壶艺创作推上新高度。
《高山流水》绞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