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山东内容 国际表达
齐鲁大地 :
当前位置:山东频道首页 > 艺术 > 正文

傅中望 | 以榫卯透析文化,从具备东方建构特色的智慧中挖掘新表达路径

傅中望 | 以榫卯透析文化,从具备东方建构特色的智慧中挖掘新表达路径
2025-04-29 16:56:03 来源:中华网山东频道

对时间塑形,感知流动的静态,以结构嵌入,体验生态的回响。构其界,布其势凹凸扎缚,如阴阳相辅。文本,字语,穿梭行间,藏以致用。

《经轮幕》,木轮、帆布、电动装置,130cm×70cm×300cm×15个,2024年

雕塑艺术史是一部关于形体和空间关系不断被打破与重塑的历史,作为造型艺术之一的雕塑,自古以来便是一种以立体视觉为载体的艺术表达形式,同时还是人类以对形象的铸刻抵达世界本质的方式之一。无论是史前图腾、希腊人体塑像、中世纪的宗教叙事、或是文艺复兴时期创作者对于人文精神的具象化呈现,雕塑艺术始终都与信仰、权力、感知结构、人文精神密切相连。进入20世纪,部分艺术家从具象走向观念,在传统雕塑之外重构艺术脉络。先是康斯坦丁·布朗库西打破了再现的范式,强调形体的本质提炼,此后,理查德·塞拉又以形式使空间结构发生变化,他曾说过:“我的雕塑最基本的原则是对空间的物质渗透和对时间的衡量”,既改变了雕塑作品、空间、观看者之间的关系和观看方式,又将雕塑解构为空间力量与物质张力的场域,使其作为一种沟通介质,重新定义了创作者、作品、观看者之间相互凝视的关系。所以,从古典雕塑中对凝固实体的追求,到现代主义对雕塑内部结构与外部环境关系的深刻反思,雕塑的本体逐步从实体塑形转向生成机制本身,其过程既是一种形态的分裂与延展,还是实体塑形向观念建构的转型。此时,雕塑不再是静止的物体,沉默的凝练,一个未完成的物,而是成为一种关系,一种结构与形态、精神与现实此消彼长的引力场。媒材、空间、观看者、时间、形态、行为均成为了雕塑元素,共同构成雕塑新生态,形成了动态的协商。

雕塑崇高而庄严,灵动又鲜活,既是对现实空间的塑造,又能通过形态演变展示想象力的多种可能性,雕塑艺术既是以铸造形成的坚实的物质语言,又是创作者通过对体块、材质和结构的感知,重新对世界和自身存在形成思考的重要方式,由此构成的结构不是连接,是一种活的生态系统。从《生命使者》、《榫卯结构·地门》到《众生相》、《界限2号》,再到多元文献类型的呈现,从手稿到成品、平面到立体、二维到三维、现实到虚拟的转向等等,傅中望自身的雕塑实践一直处于动态演变中,他以榫卯透析文化,从具备东方建构特色的智慧中挖掘新表达路径。以2024年傅中望在湖北美术馆的“类聚——傅中望作品展”、合美术馆“傅中望文献展(1974——2024)”两个展览为例,如果说前有“博物馆2.0和美术馆2.0时代”、后有“再全球化”、“互联网+”,那么在两个展览背后透露出的傅中望多年雕塑实践和自我思考的成果,亦可以形容成是一种“榫卯+”,既是他对传统雕塑艺术的承续,还是对自我雕塑艺术形态的革新,不仅在物理操作上,更在精神搭建中。

《界线2号》,综合材料,尺寸可变,2024年

“动静相生”,以傅中望的作品观其艺术生成观。《界限2号》是傅中望在2024年制作的一件尺寸可变的大型综合材料装置,不仅有形态各异的鞋靴,还有置于地面与墙面的,可变形的结构,通过观众对其塑形,能感受到傅中望以榫卯结构为生成机制,将对单一物体塑形的雕塑,转化为一种开放、可变又具备生态与身份性的参与式系统,这里既有男性的鞋靴,还有女性的鞋靴,虽然红色的分界线横亘在其中,但这并非是固定的,而是可以通过观众的踢挪,改变物质的间距,相邻与相对的可能是同一性别、同一类型的鞋靴,也有可能是相悖的,身份意识充斥其中,性别界限又在此刻消弭于无形。在作品的基本模块中,鞋靴与人,男性与女性,物与物彼此嵌合,从工作室到展场,从自我制作到观众塑造,作品的形态不断演变,其背后的意义持续生成。该装置可松可紧,可生可变,既是一种柔性的可操控场域,还是一种坚实的结构塑造。红色界限并非对内外与关系的划分,而是以节点的挪移生成的新动态关系,以相对或相邻的空隙距离孕育视觉张力。而透过傅中望的多元文献形态,似乎又能观察到他“结构既文献”,反之亦然的文献新生态,他的文献观深植于自我对结构性时间的理解之中。在这个创作体系中,文献已不再单纯是《论语·八佾》:“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徵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徵也。文献不足故也。”所形容的对具备意义和研究价值的典章、图书等内容的呈现,也不再单纯是创作者对作品的附属记录,而是变成了思维生成器和文化塑造机,是一种设计逻辑,也是一种叙事体系。傅中望此次呈现的文献包含影像、装置、海报、服装、帆布包等,这些物质既是其文献的主体,又是构成其文献剧场的媒材,通过傅中望对不同内容的拆解与重组,使文献在这里不再是静止的档案,更是一种动态的生命轨迹,是美术馆与城市文化系统的生命,还是创作者艺术的生命,通过多维构成,搭建作品与空间、时间不断交互的关系。在此次呈现中,存于时间流变中的文献构成了结构生态,傅中望以工作照、手稿、图纸、小样、影像等多种媒介,搭建了一条可回溯、可持续且非线性的时间榫卯与生态谱系。

关键词:傅中望

为您推荐

下载中华网山东APP

联系方式

中华网新媒体 山东频道
互动/投稿邮箱:
shandong@zhixun.china.com
山东频道商务合作热线:0531—86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