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怕画错、别怕画乱,创作者要接受画面里偶然、混乱和位置的元素。你就像一个孩子一样自由地、无所顾忌地表达。回归到最初的感知状态从而实现心灵的自由表达和创作状态的自然呈现。
同时唐承华教授还给予所有创作者鼓励,认为创作者在艺术表达时不要去害怕最终的评价和害怕作品的不完美,而是要将创作当作“行动的艺术”,不断推进,努力寻找属于自己的心灵之声,通过创作表达内心深处的独特感受。
唐承华教授于常州市美术家协会创作
三、“魔鬼训练”?为了找到“只属于你”的风格
对于自我语言的寻找,唐承华教授在本次讲座中提到一个“残酷训练”的概念:试试一天画几十张小画。你乍一听是不是觉得像布置作业,但其实是为了逼你跳出“想太多”的模式。他见过太多学生:学了几年技法,作品却像老师的“翻版”——别人用这种笔触好看,他也用;别人配色稳妥,他也用。最后画出来的东西,连自己都记不住。“艺术最珍贵的,是‘独特性’!”唐承华教授认为,“创作就像吃饭,你要找到自己的‘口味’。”
《色阈叛逃——常州2025-4》唐承华80x120cm
那怎么找自我的独特性?多试试!
一天画几十张,就是让你来不及“纠结”,所谓的“理性思考”全都来不及啦,只剩下感性去操控你探索最本真的图像语言——在这种魔鬼训练下你会发现:在这么多张作品中,一定有“只有你能画出来”的痕迹和艺术表达路径。
唐承华教授于常州市美术家协会进行教学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