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你选“鱼”还是“渔”?
很多学生都经常会问“您教的方法,我怎么学不会?”对此,唐承华教授在讲座中指出“教学的作用其实很有限——老师只能给你方法和练习的机会,但能不能真正‘会创作’,看你课后愿不愿意继续折腾。”艺术教学的作用主要是提供方法和环境,而创作者能否持续探索,将所学方法内化为自己的语言,这才是决定学习成果的关键因素。“离开课堂后,你还能坚持创作,那才叫‘学懂了’。”
唐承华教授于常州市美术家协会与艺术家一同创作
五、艺术绝不仅仅只是“技巧”
唐承华教授在《自由创作与心灵表达》中还探讨了艺术创作的深层次表达,他认为创作不仅仅是材料或技巧的运用,更重要的是思想性、哲学性、社会性、心理性等深层结构的体现。艺术创作包含三个层次:广泛性、选择性和创造性。
他强调创作者要不断突破惯性思维,培养创造力,通过多媒介试验、拼贴、混合、转化等方式来发现作品的独特性,使作品在思想和形式上都具有深刻的内涵和独特的价值。
《色阈叛逃——常州2025-5》唐承华80x120cm
六、创作心态要“活起来”
最后,唐承华教授认为“创作是‘自我探索’的过程,也是‘自我更新’、‘持续磨砺’的过程。”在不断的实践中提升自己的创作能力和艺术境界。所谓创作,本来就该从一个“不完美”到另一个“不完美”。
(来源:唐安里)
艺术家简介
唐承华,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中国美术家协会第九届理事,中国美协综合材料绘画艺委会副主任兼秘书长。
李可染画院副院长。
1988年,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美术系油画专业。
1992年,日本名古屋艺术大学油画专业研究生毕业。获日本佐藤国际文化育英财团奖学金、获财团法人日本国际教育协会奖学金。
1995年,毕业于日本爱知县立艺术大学研究生院油画专业,获艺术硕士学位。
1994-2002年,被聘为日本NHK文化中心讲师。
1999-2000年,赴美国纽约市立大学亨特学院艺术研修。
2006年,应英国剑桥圣·巴纳巴斯国际版画中心邀请进行驻地创作。
2007年,应德国洪布罗伊希岛基金会邀请在诺依斯工作室驻地创作。
2010年,应瑞典阿特利艺术中心邀请进行驻地创作。
2015年“首届全国综合材料绘画双年展”评选委员会评委。
2019年第十三届全国美术展览评选委员会委员。
2021年第二届全国大学生美术作品展评选委员会委员。
2024年第十四届全国美术展览评选委员会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