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作为悟道场域的艺术
策展人吴洪亮将郅敏的展览“点”视为一个“能量场”。他精妙地描述道:“窑火的燃烧,将土化成了瓷,也将郅敏的期待变成了发光体。陶瓷在郅敏手里从材料变成了语言,从手艺变成了思维方式。”
“发光体”这一比喻尤为贴切。郅敏的艺术生涯,宛如一场持续的“掰手腕”,是他与物质、与传统、与自我认知的角力与对话。最终,他找到了陶瓷这一精神家园。他的作品,如《鸿蒙》,以无数陶瓷单体构建出生命起源的混沌景象,配合光、雾、声,营造出一个具有强烈仪式感的灵性空间。在这里,陶瓷扮演了精神媒介的角色,它连接了神话与科学、混沌与秩序、虚无与存在,引导观众进入一种沉思与感悟的状态。
▲《鸿蒙》(俯视),陶瓷、金属、雾气、灯光、投影,715×715×150cm,2020
▲《鸿蒙》(局部),陶瓷、金属、雾气、灯光、投影,715×715×150cm,2020
法国思想家加斯东·巴什拉在《空间的诗学》中写道:“物质是受想象力作用的无穷尽领域。”郅敏的实践正是对此的卓越证明。他让陶瓷这一最中国的物质,通过当代的观念与方法,完成了从“器物”到“道器”的飞跃。
▲《观象授时》,陶瓷、耐候钢、LED,400x400x40cm,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