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美基因:塑造策展路上的“观察者”与“梳理者”
如今的冀枞,已在策展领域交出了亮眼答卷:从“何日君再来:李占洋”、“融——当代艺术七人展”等独立策展项目,到担任2023成都双年展“凝视之思”板块策展助理、2024长江跨媒体艺术展学术主持,再到出版个人专著《展场-在场:2023成都双年展观展记录》,每一份成果背后,都能看到湖美时光塑造的职业底色。

“叠衍——新青年七人展”展览现场
在2023成都双年展期间,冀枞从243组参展艺术家中选取100组个案撰文,最终形成的专著,既是她作为策展团队成员的文献梳理,也是以“观众视角”提供的另类解读。这种“双重视角”的切换能力,恰与大学期间培养的“发散性思维”一脉相承。她曾说,策展对她而言是“与艺术家、学者思维碰撞的修行”,而这种“倾听与梳理”的能力,早在湖美工作室里就已萌芽:彼时,在导师的指导下,她习惯将创作过程中的思考、与同学的讨论记录下来,这种“系统性梳理”的习惯,如今成为她撰写评论文章、梳理展览文献的核心能力。

展场-在场2023成都双年展观展记录
值得一提的是,冀枞在《美术观察》《美术研究》等核心期刊发表的多篇评论文章,其“扎根现实、关注文化语境”的写作风格,也与湖美教育中“引导学生思考艺术与社会关系”的理念高度契合。她始终记得,湖美老师常说“艺术不是孤芳自赏,要看见现实、回应时代”,这一理念如今已成为她策展工作的“指南针”。无论是策划“在武汉——青年艺术家邀请展”聚焦城市文化,还是在“策展与可持续动力源”座谈中强调展览的社会价值,都能看到湖美价值观对她的深远影响。
回望湖美:给学弟学妹的“成长指南”
作为从湖美走出的校友,冀枞对在校学子的建议,始终带着“过来人”的真切与对母校教育的认同。她反复强调,“专业学习与实践能力不是二选一,而是相互滋养的关系”,这正是她在湖美四年总结的经验。

2025“策展与未来”青年策展人系列学术座谈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