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山东内容 国际表达
齐鲁大地 :
当前位置:山东频道首页 > 艺术 > 正文

痴于梅花、友于梅花、师于梅花——中国艺术研究院唐建教授云南寻访古梅纪实

痴于梅花、友于梅花、师于梅花——中国艺术研究院唐建教授云南寻访古梅纪实
2025-11-03 13:57:38 来源:中华网山东频道

千年梅子酒,土罐夜斗茶。

柴火塘前坐,月明映疏花。

2020年春,唐建教授于洱源访梅,即兴作诗:

远望玉屏雪满山,洱源寻觅不辞难。

车行漫漫疑无路,一阵梅香透骨寒。

云南咏梅诗精选

诗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生命力和创造力的象征,诗词凝聚着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民族精神,它是一切文化艺术审美之结晶。诗画相合是高尚、纯粹且无功利的,是触景生情有感而发的,我认为"画为体诗为魂",它如艺术的完美双翼日久而弥新。

孤山寻梅不遇

未许清思到越溪,

孤山月下唤梅痴。

何人聊寄三千梦,

但见扶疏第几枝?


花桥画梅有感

前年访古不逢时,

今日重来雪满枝。

纸上空叹风雅少,

冰心只许月光知。


江畔野梅

寻梅不辞三百曲,

但见江畔岭头霜。

又是一棵千年古,

草杂难掩扑鼻香。


别赠岭南方楚雄先生

博南生薄雾,置酒夜阑灯。

鲁东唐子建,岭南方楚雄。

坐忘梅半落,画毕月初升。

敢作来年约,从今夜梦冰。


忆永平

一样痴心系永平,

几时寻觅看云行?

但求半醉农家老,

却闻深潭野鹤鸣。

入夜不知霜月冷,

经春始觉日光明。

何人修得花似锦,

梦到梅山了此情。


咏澜沧江畔大木厂宋梅

老梅何所似,

卓卓若仙翁。

今日雪霜立,

千秋一笛中。


黑龙潭访唐梅

滇中访寻故自迟,

龙潭岭上见高枝。

唐梅宋柏明茶伴,

坐久相思过碧池。


辛丑盛夏访花桥元挴

山寺空幽客不来,

冬衣霜雪夏生苔。

今朝相识共秋月,

明日为君报岁开。


静夜思

苍莽博南路,愁心与客齐。

风随白云近,泉入黑潭西。

树老青梅小,草香黄麦低。

披衣望夜月,似有子规啼。


泥草塘观梅有感

老梅独立泥塘丘,

但见枝丫向暮愁。

寂寂疏花连昼夜,

铮铮铁骨历春秋。

月光徒作冰霜气,

日色不随车马流。

几度空叹无觅处,

对君始悟此山幽。


观唐梅雨过现彩虹

雨霁飞虹见,唐梅分外清。

几人修到此?雪树笔端生。


咏晋宁盘龙元梅

滇国人文地,千年旧祖庭。

寒柯引苔翠,玉影伴灯青。

疑似盘龙卧,应缘崇照龄。

况乎怀抱子,雪夜写心经。


扎美寺洛桑师傅传来扎美寺古梅图有感

僧传春信息,边地玉花开。

何日曾相见?时时入梦来。

湖光辩清影,梅老印苍苔。

千里念霜雪,诗心月映台。


江心寺观晋梅

李白诗词印客心,

高僧支遁植梅林。

禅师千载春风约,

幸有孤根传至今。


游祥云九鼎山

滇西逢谷日,佳友自携从。

南北识双塔,古今开九峰。

梅仙三百载,松柏万千重。

回望苔痕迹,云深似闻钟。


雨后访和睦村

云烟边地山径斜,

雨里村墟见此花,

泉水且循林下绿,

雾光追逐浦中霞。

初生麦叶凝寒露,

千载霜柯发紫芽。

梅树伴茶颜色好,

只缘身在傍溪家。


松鹤村画梅

白云村舍半山中,

松竹深深映粉红。

此地却忘尘世事,

且将玉雪共清风。


夏日访滇南保和玉天古梅

滇南古雪图中传,

今日相期访玉仙。

云外溪山墨痕绿,

竹西曲径道心圆。

莲花一棹沐风雨,

梅树千年拂翠烟。

看惯世间荣乐事,

缘来长驻伴君前。


丽江黑龙潭画梅根

吐玉含珠黑水湾,

修篁锁翠荫南山。

悠悠花落他乡客,

闲写梅根醉不还。


虚云寺访惟升和尚画明梅

闻道山翁千百载,

虚云殿外数枝开。

霞客游记人文境,

担当墨翰金石苔。

云卷云舒自然渡,

春华秋实不期来。

心思且付水中月,

梅下啜茶僧辩才。

师梅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是画家学习创新的必由之路,唐建教授二十多年以来寻梅、访梅、画梅正是“师法造化”的践行者,是以古梅为师的先行者。

唐建教授在绘画过程中,不局限于古人画谱所记录的方法,而是师法古梅,通过全景式的构图、枝干的纵横穿插、苍劲浑厚的笔墨,突出古梅的“苍厚”“繁茂”“向上”“高大”,体现出老梅的“野气”“士气”和旺盛的生命力。他以一种全新的笔墨语言来体现古梅之姿、古梅的顽强,一改文人小笔触的秀逸,而是大笔挥毫,浓淡干湿,笔墨淋漓。这正是唐建教授二十年如一日以古梅为师所体悟的。

唐建教授遍访云南古梅,从黑龙潭到花桥到澜沧江畔到红河再到洱源,庙宇古刹、田间地头、深山老林的古梅都是他学习的对象。同时,唐建教授所带的博士、硕士、访问学者等成员,也跟随唐建教授的步伐以自然为师,以古梅为师。

2019年1月唐建教授于博南古道博物馆内示范梅花画法

2019年1月唐建教授于博南古道博物馆教授梅花画法

关键词:唐建

为您推荐

下载中华网山东APP

联系方式

中华网新媒体 山东频道
互动/投稿邮箱:
shandong@zhixun.china.com
山东频道商务合作热线:0531—86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