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槛四:现场服务缺“温度”
除了上述这些问题,采访中,记者明显感觉到部分影院缺乏“有温度”的服务。
在不少影院内,很难见到服务员和引导员的身影,往往是前台缺人、大堂空空,不仅是老年人,就连年轻人也往往要寻找一番,才能在自助机上取到电影票;不少影院的服务人员对于老人提问,往往态度不佳,能推则推。
影院内普遍缺乏休息场所和无障碍设施。记者观察到,有几对老年夫妻手挽手走进影院后,有的拄着拐杖,有的只能相互倚靠,站在原地多时无人接待、无处可歇,最终只得无奈离去。
多点“温度”方便老人看电影
“我从小就是个影迷,60多年来,一直喜欢看电影,现在没想到连进个影院都这么难。我认为,影院提供的不完全是一场电影,还应该有人性化的服务。”在陆老伯们看来,这些人性化的操作并非很难:既可以安排服务人员为老人现场“代买票”,也可以开出专门服务老人的售票窗口等。
对此,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旅游学系教授顾晓鸣表示,如今,越来越多的影院采用“数字化”的购票方式,这无可厚非,但如果有意无意地为老年人设置了“数字障碍”,这样的做法并不可取。
“我认为,对任何人来说,看电影是一种既有预先的期望和预定,又有偶然‘兴致所至’的乐趣。而这种乐趣,是需要对应的优质服务来满足的。”顾晓鸣直言,老人的生活节奏和年轻人不一样,消费观念也不尽相同。作为商家,应当提供的,就是全方位、人性化的服务。顾晓鸣认为,老人有自己的娱乐节奏和生活方式,电影院不应当简单地“一刀切”,从而剥夺了他们习惯的支付方式,更不要人为设置一道道“数字鸿沟”,把老人“挡在门外”。(来源:新民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