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山东内容 国际表达
齐鲁大地 :
当前位置:山东频道首页 > 汽车 > 正文

吉利造卫星,李书福要做“中国马斯克”?

吉利造卫星,李书福要做“中国马斯克”?
2022-06-04 10:24:54 来源:中华网山东频道

这意味着,这一系统的应用场景极为宽广:不仅能加持车联网、自动驾驶,帮助无人机、飞行汽车做到低空精准定位;还能够与手机、智能可穿戴设备等消费电子产品相连,嵌入无人系统和智能城市等场景。

低轨卫星正迎来产业春天,一方面是中国逐渐放开限制,鼓励商业航天人致力于此;另一方面,全球范围内都在争抢有限的轨道和频段资源,抢占未来发射的坑位。

“相比国家队,民营企业生产民用商业卫星具备反应快、效率高等优势,他们所生产的卫星所带来的作用,或将更直接造福于普通百姓的生活。两者将起到促进和互补的作用。”提及时空道宇,中国首次火星探测“天问一号”任务VLBI测轨分系统总体组主任设计师、探月工程三期嫦娥五号VLBI测轨分系统VLBI指控中心指挥陈中认为,中国的民用航空航天行业发展正处于初级阶段,并将逐渐进入黄金发展期。

知晓未来出行的模样,这或是李书福频频不按常理出牌的原因:通过高精度定位,可以串联起吉利旗下的多种业务,包括赋能汽车的高级别自动驾驶,帮助低空飞行器设定航路,成为李书福对未来出行方式想象的重要底层技术。

当汽车业的革命到来时,李书福打造的科技吉利,有望从单一的赛场运动员,转化为教练员乃至装备、技术提供商;从简单的掘金者,成为卖铲子的人。

背景:商业航天萌生,全球都在“抢椅子”

这一切并非全无预兆。2010年李书福曾在一次公开演讲时提到,在扎根一个地球的同时,还应该放眼浩瀚的宇宙,那里有无数个星球。

说者虽有意,闻者或无心。彼时,商业航天缺乏明显的政策鼓励,审批程序复杂冗长、存在行业准入资质和配套资源受限等诸多掣肘。

2014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投资的指导意见》,逐渐打破了商业航天政策门槛。

上述文件中首次提出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建设:鼓励民间资本研制、发射和运营商业遥感卫星,提供市场化、专业化服务,引导民间资本参与卫星导航地面应用系统建设。

由此,国内商业航天事业正式起步,商业航天全产业链逐渐发展。2020年4月,国家发改委公布的新基建类别中,卫星互联网首次纳入其中,成为通信网络基础设施的范畴。

“对我来说,我们承载着人类文明在星际间遨游,这是非常令人兴奋的未来。”谈及太空探索,马斯克曾如此表示。他知行合一,先行一步。

2020年1月,马斯克手中的SpaceX太空探索技术公司按照计划发射了60颗星链(Starlink)卫星;稍早前,他更在原计划1.2万颗卫星的基础上,再次申请3万个额外卫星轨位。马斯克希望低轨卫星在天空中编织一张网,让无论是偏远山区还是大洋中心的人,都能连接上网络。

近年来,在星链计划的带动下,全球掀起了低轨星座计划的建设高潮。根据全球主要低轨卫星互联网企业的发展计划,美国SpaceX公司计划发射12000颗卫星,波音公司计划发射2956颗卫星;英国OneWeb(一网)公司计划发射1980颗卫星;加拿大Telesat公司计划发射超过1600颗卫星;韩国三星公司计划发射4600颗卫星;俄罗斯Yaliny公司计划发射135颗卫星;有限的卫星频率和轨道资源面临无限的增长需求。

不止是民用领域,2021年12月,原米切尔航空航天研究所部门主任、美国空军退役少将劳伦斯·斯图兹里姆在美期刊《空军杂志》发文,直言当前美军卫星通讯面临带宽不足以承载高清图像,及延迟过高、互操作性不强等三大弊端;给出的第一条建议就是大量发射低轨道小型卫星,由于距离地面更近,信号传输距离短,能够降低时延;同时,低地球轨道卫星星座可以承受部分卫星丢失或损坏,能快速发射重建,成本较低,能降低太空攻击的风险。

在这背后,一场抢椅子大战已经开始。卫星互联网是一个全球重资产配置的产业,国际上轨道和频段稀缺资源争夺激烈。轨道和频段恰恰是卫星组网后运行质量的关键因素,具有有限性和不可再生性。

具体来说,低轨卫星轨道高度集中在1000~1500km,频率集中于Ka、Ku和V频段,数百颗卫星才能实现星座系统无缝覆盖,在轨道高度有限、频段集中、组网卫星数量庞大的情况下,频率轨道成为各国竞相争夺的战略资源。

国际规则中对卫星频率轨道资源采取“先申报先使用”的分配形式,因此各国纷纷推出星座计划进行占位,中国加快卫星互联网的建设刻不容缓。

2021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四次集体学习讲话指出,要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战略布局,加快建设高速泛在、天地一体、云网融合、智能敏捷、绿色低碳、安全可控的智能化综合性数字信息基础设施,打通经济社会发展的信息“大动脉”。

商业航天亟需充分发挥民营效率优势,构建上下游产业链体系,整合技术降低成本。而时空道宇以及背后的吉利科技集团,正在进行一场大胆的全产业链布局。

主角:时空道宇是谁?

“政策、市场需求等多项利好因素正推动中国商业航天由制造驱动的1.0时代迈向应用牵引的2.0时代。”时空道宇CEO、首席科学家王洋如是称。


时空道宇CEO兼首席科学家王洋

在正式亮相前,时空道宇就上过热搜。2020年3月,吉利招聘“火箭总师”的消息被部分媒体解读为吉利科技集团要自行造火箭。吉利控股集团高级副总裁杨学良还曾对记者解释,公司主业是设计研发卫星,招聘火箭人才是为了卫星火箭融合。

据记者了解,时空道宇在吉利内部,早期称为GeeSpace,2019年就完成首发双星原型设计,并通过鉴定试验与测试,投产正样。

时空道宇科技

王洋是一名连续创业者,且个人经历十分多元。职场社交软件领英的资料显示,王洋早年在华为从事市场相关工作。2008年考取了哈尔滨工业大学软件工程专业硕士,毕业后加入中科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任副研究员,2014年成为上海欧科微航天科技公司(以下简称“欧科微”)的CEO。

有熟悉王洋的人士对记者评价,王洋具有很强的快速学习能力。他此前研发了两年星务计算机,通过编程为卫星打造人工智能体系,进入航天产业之门。

记者在接触他时,他为人十分含蓄友善,面对提问会先认证思考,然后仔细地给出回复,对于航天术语的表述则十分“较真儿”。

值得留意的是,欧科微成立于2014年,作为全国首家商业航天公司,主导研制了“嘉定一号”——这枚中国首颗由商业卫星公司独立自主研发及制造的高性能微纳卫星。2018年11月,“嘉定一号”卫星由长二丁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迄今为止,卫星已在轨可靠运行4年多。

同样是2018年,王洋与吉利联合创立时空道宇,并出任总经理兼首席科学家。在18人的创始团队中,工程师有14位,涵盖了一个完整的卫星项目组。据时空道宇提供的数据显示,自2000年以来,中国重要的卫星型号不超过100个,其中时空道宇的工程师们参与完成的卫星至少有50颗,且人均拥有5个以上国家重点卫星型号的完整经验。如今,欧科微也已经纳入吉利的航天版图。

时空道宇台州卫星试验队

关键词:吉利

为您推荐

下载中华网山东APP

联系方式

中华网新媒体 山东频道
互动/投稿邮箱:
shandong@zhixun.china.com
山东频道商务合作热线:0531—86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