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山东内容 国际表达
齐鲁大地 :
当前位置:山东频道首页 > 正文

汤敏志律师:三栖法律人的跨界谋变和聚焦深耕

汤敏志律师:三栖法律人的跨界谋变和聚焦深耕
2024-06-12 17:15:43 来源:中华网山东频道

这种建立在跨界经历之上的专业聚焦,给了汤敏志一些天然的优势:懂法官审理案件的逻辑,也懂委托人商业层面的考量。

裁判者思维:别把案子审出“花”来了

由于曾长期担任法官,汤敏志具有裁判者思维,能够自然而然地站在裁判者立场识别争议焦点,进而据此设计诉讼策略。他表示,裁判者思维相较于当事人有两个突出特征,一是中立,法官需居中裁判,确保结果的客观公正;二是案件要安全、不出事,并且尽可能快速高效地得到处理。

“刚进法院时,我的师父就曾叮嘱我,千万别把案子审出‘花’来了。”汤敏志说,这句话他至今记忆犹新。对法官来讲,审理案件只是工作,跟别的工作没有太大区别,在身后卷柜里还有几十上百件未结案的情况下,法官也只能优先考虑尽快结案,所以别审出花来,久拖不决。因此,法官大多很看重一项能力,即驾驭庭审的能力。

在庭审时,法官会引导当事人紧紧围绕争执焦点有针对性行举证、质证和辩论,不跑偏不失控,以确保庭审的效率和质量。“有时律师认为在事实或法律方面存在争议的点,在裁判者眼中很可能并不存在。从一开始进行询问时,法官就有可能已经在考虑如何撰写判决书了。”汤敏志说。

因此,他说,具有裁判者思维的律师,会主动去适应法官的这种思维习惯,在设计诉讼策略时聚焦关键争议焦点,有时甚至主动放弃虽也有道理但把握不大的点。“是纵深防御步步为营,还是集中火力力保一两个争议点,勇敢做出战略放弃,其实不能一概而论。大多当事人、律师可能会选择前者,追求对抗的厚度,但有时候火力分散并不是一个好事,承办法官撰写判决书时为了论证结果的合理性也有可能‘偷懒’,选择性回应其中几个争议问题;如果争议点非常集中,就那么一两个,就能迫使法官不得不一一做出回应。这时候,在具有自由裁量空间的时候,法官就得好好衡量一下了。”

商业思维:打官司可能是最后的选择

除了具有裁判者思维,汤敏志还通过长期代表企业管理诉讼的经历,培养了商业思维。“作为商事主体,官司的输赢有时并不是最重要的,关键是要实现其商业利益的最大化。”他说,而商业利益是一个多元的概念,它指的不只是经济目标,还包括当事人长远和宏观目标的达成。

跨界的经历,和在细分领域多年的深耕,逐渐让汤敏志在处理具体案件时展现出了开阔的视野,并积累起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人们常说,凡诉讼必有风险。只要诉诸法律,就要面对各种不确定性,可是,在法官眼中,同一类型的案子处理了成百上千个后,大部分案件的结果其实是可以大致确定的。”汤敏志说。

因为做过法官的缘故,汤敏志能够对案件的成功率和可能的结果做出精确的判断,因此常能提供更合理的建议,包括通过客观分析成本与收益,协助当事人决定是继续诉讼还是选择和解。

“例如,如果我方主张100万的赔偿,但我知道法院大概率会判赔50万,那么通过和解获得60万或70万以上的赔偿就是可以接受的。”他说。这种可接受性的判断,正是基于律师对法院判赔结果的精准判断。

在企业的工作经历,让汤敏志见证了各种类型的交易,也使他更能理解委托人的真实诉求和商业考量。甚至其本人也曾作为当事人参加诉讼,对当下诉讼环境的复杂性更有切身体会。因此,接手一个案件后,除了诉讼手段之外,考虑到结果的不确定性和漫长的时间成本,他常常会尽力帮助委托人寻找其他解决方案。而他的商事经验,很可能会给委托人带来额外的价值。

关键词:汤敏志

为您推荐

下载中华网山东APP

联系方式

中华网新媒体 山东频道
互动/投稿邮箱:
shandong@zhixun.china.com
山东频道商务合作热线:0531—86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