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兰 中国交响乐团歌唱家、教育家(歌剧《同心结》创排亲历者与见证者)
1980年,为纪念抗美援朝30周年,总政歌剧团决定创作一部弘扬“继光”精神,表现中朝战斗友谊的歌剧。刚刚将歌剧《傲蕾·一兰》创作完成并搬上舞台的剧作家丁毅、田川,作曲家王云之、刘易民即刻奔赴前线,深入部队。在极艰苦的条件下体验生活,收集素材,为赓续红色血脉,查阅了黄继光大量资料。数日回京后,记得他们每天上午一起研究剧本,构思情节,决定以抗美援朝为背景,让红色“同心结”贯穿全剧,以描写中朝人民在反侵略斗争中用鲜血凝成的战斗友谊;以黄继光的英雄事迹为主线,歌颂革命的英雄主义和崇高的国际主义精神。
(丁毅(左一)王朝柱(左二)田川(右二)王云之(右一)深入前线体验生活)
田川、任萍同志马上执笔创作,他们上过战场,经历过战争年代。听闻目睹了许多英雄们的感人事迹,是时代的见证者,对战争的严酷性铭记在心,用心用情,参考真实事例进行剧本的创作。
不久后,一部以曲折生动的故事,直击心灵的感人情节,朗朗上口、字字入情的唱词、诗句,歌颂英雄主义和国际主义,颂扬中朝战斗友谊的剧本《黄继光》(后更名为《同心结》)基本完成。脉络清晰、结构完整,主要的人物贯穿全剧。创作组讨论通过后,音乐马上进入创作。
作曲家王云之经历过抗美援朝那个年代。记得1950年在大连案子山村小学参加少年儿童团,为支援抗美援朝,排演小组表演唱:“火里炼,火里烧,千锤万锤打刺刀,宝贵的钢铁哪里来?炼钢弟兄来制造......咱们来参战,参加儿童团,敌人若来了,咱们就和他干呀,手拿着土枪土炮手榴弹,坚决和他干呀!”他们常常高唱这些歌曲,站岗放哨。
他的大哥不到20岁,参军上前线,战场上负过伤。周围亲戚参军上过朝鲜战场,目睹了志愿军战士的坚强不屈,对战争的残酷有着切肤之痛......英雄们用芳华与生命砥砺前行,才换来今天的幸福安宁。这一切深深感染着作曲家。在他少年时就埋下了对敌仇恨的种子,并融入到他的多部歌剧作品中。
在创作歌剧《同心结》时,作曲家王云之、黄庆和、刘易民查阅了大量有关黄继光英雄事迹的真实资料。研究了大量朝鲜民间音乐的资料(至今仍摆放在书柜里),以真情实感,进入了创作。
在研究、设计黄继光、朴顺姬、黄妈妈、朴妈妈等的唱段时,作曲家认为:艺术创作要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又要真实可信,要从人物内心出发,描写他们的人性光辉。唱段要朴实生动,要中朝民族音乐融为一体,抒情与颂歌相结合。主要人物要贯穿全剧的戏剧和情感线索。记得王云之在创作数首唱段时,反复吟唱旋律,直到满意为止,至使一些经典旋律,多年来一直在我耳边回响,记忆深刻。
作曲家以朴实淳朴的创作风格,富有诗意的音乐,去表现一个年轻战士勇堵枪眼的无畏英雄气概,抓住人物性格特点,以创作过多部大小型歌剧的经验,把握艺术,创作出舒展开阔、深沉坚毅的主题曲“同心结”及其他几十首旋律优美舒畅,脍炙人口的精彩唱段。这些动听,富有诗意的音乐旋律完成后,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的王云之承担起全剧的配器工作。时间紧,多日彻夜不眠,我协助在总谱上抄写歌词……看着密密麻麻厚厚的手写总谱原稿,真是令人思绪万千,它记录了一个时代难以忘怀的音乐历史性记忆。
(歌剧《同心结》总谱手稿)
在1980年彩排演出时,看到全团从导演到指挥,全体演员、演奏员热烈兴奋的场面,至今记忆犹新。正如歌唱家黄华丽所说:“我20多岁来到总政歌剧团,当时民族歌剧《同心结》可以说轰动一时。对我们产生了很大影响……”那时扮演黄继光的演员秦鲁锋,感情质朴自然,坚强勇敢,以挺身而出的英雄壮举将音乐推向高潮。扮演顺姬的巫扬声音圆润明亮、悦耳流畅,表演情感真挚,令人潸然泪下,回味不尽。歌唱家王淑慧扮演善良不屈的黄妈妈与李凤书扮演的朴妈妈,均慈爱可亲,真实感人。总政歌剧团这些顶级的创作员、导演、指挥、演员、演奏员以辛勤的汗水准确的表达了作曲家创作时的灵感和激情,给我们留下了一部光辉的经典之作,催落泪水,唤起神圣的情感,历史不会忘记!
1981年初,中央首长看后都称赞:“有生活气息和艺术感染力,全剧从始至终革命激情洋溢,音乐优美动听,剧情真实感人,是发扬革命传统,教育青年的好戏.....〞赞扬创作员们追求卓越的敬业和奉献精神。为了让经典永流传,指示将《同心结》搬上银幕,拍成歌剧电影艺术片......公映后,反应强烈,各部队争相放映。这部悲壮的历史画卷和史诗般的音乐高度完美的融合,成为歌剧史上一部极具艺术魅力的经典佳作。它不仅是一部歌剧,更是一段英雄的历史,教育和影响了几代人。
(二排左四,任萍;二排左十,田川;三排左五,王云之;三排右二,刘易民;四排右一,黄庆和)
40年后,为纪念抗美援朝70周年,在文旅部艺术司的指导和艺术顾问乔佩娟政委的带领下,将闪烁着时代光芒的歌剧《同心结》进行复排。王云之整理提供了全剧原创的音频和视频,光盘等,为《同心结》的复排,充分保留原创的经典唱段,遵循原作艺术气质与风格提供了重要依据,奠定了坚实的根基。
(李秀兰(左一)、作曲王云之(右一)与艺术顾问乔佩娟(中)在一起)
我几次观看了四川交响乐团与天津音乐学院《同心结》的复排演出。在众多艺术家、全体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本着守正创新、尊重原作的基础上,充分保留了原作品中的精华——全剧的经典唱段,并在音乐呈现中进行了舞台变动,歌剧故事的穿插,乐队位置的变换。导演彭澎巧妙构思,在舞台结构上进行了大胆调整,将乐队置于舞台上,与表演融为一体,进一步展示了音乐艺术之美。通过运用灯光、道具、多媒体等多种手段,对音乐会通常的创作形式进行了创新,圆满完成了《同心结》音乐会版的排演任务。观众观看了演出,被深深感动。大家一致反映,除了舞台的呈现,故事的精彩陈述,对于40年前就有这样动听的音乐,诗一样的唱词和动人的旋律感到非常吃惊!老一代艺术家精彩创作和激情心怀,深厚的音乐文化积累,久久回荡的动人旋律,令大家无比感慨!
(歌剧《同心结》音乐会版演出,王云之、李秀兰与导演彭澎在一起)
诚然,将这些优美动听的音乐、诗句表现出来,演员们的功力非常重要。黄继光饰演者,歌唱家王宏伟充满活力与朝气,以高亢嘹亮的演唱功力,深厚入情的表演能力,展示了一个坚强真实的志愿军战士的家国情怀,最大程度的还原了1981年原版精髓。
在王云之任总政歌剧团团长时,歌唱家黄华丽以其完美科学的演唱方法被应召入伍。进入歌剧团后,不负众望,出演了多部歌剧重要角色。《同心结》复排中,黄华丽饰演顺姬奶奶,她表示:能荣幸接过老艺术家的接力棒,参与到这部经典作品的复排创作中,触动灵魂,呼唤英雄……她全身心投入,树立了一个善良不屈的朴奶奶的形象,引起大家共鸣。扮演顺姬的歌剧演员蒋宁,深沉委婉、情感真挚、清新自然、如泣如诉的演唱,感人至深。张卓、李凯丽、王倩、赵然等也是歌剧舞台上实力的歌剧演员,他们相互默契的配合,情真意切的演唱,我观看歌剧后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作为歌剧《同心结》从诞生至复排的亲历者和见证者,当看到了艺术家们为了弘扬和传承英雄精神,为了这部惊天地、泣鬼神的雄壮史诗歌剧做出的努力和贡献,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浮想联翩……
崇敬40年前创作排演《同心结》,现仍健在的主创、主演、老艺术家们,这是宝贵的财富。
(歌剧《同心结》复排演出结束后,与1980年版总政歌剧团主创、演员们接受记者采访)
致敬德艺双馨的老艺术家们,奉献给我们这一震撼人心的不朽之作!他们不为名、不为利,坦诚相待、默默奉献,高尚的品德与艺德永存!
让这部承载着一代人集体记忆的优秀作品,穿越历史,在新的时代散发出经典传承、历久弥新的生命光彩!
参天大树必有其根,环山之水必有其源。保护好根与源,树才能参天,水才能环山!
谢谢关注!
(李秀兰中国交响乐团歌唱家、教育家、文旅部老艺术家文化志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