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一场当代艺术的展览出现交通拥堵,如果放在以前,这种情况应该不会发生在济南。但是现在,如果你要去参观“共生世界——2022济南国际双年展”,会有不少“过来人”好心地提醒你:“千万不要开车去,人太多了,太堵了!”这个提醒并不夸张,近两个月来,每逢周末假日,经十路山东美术馆路段都会堵车,高峰时段,从经十路/转山西路路口调个头,需要等15分钟。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月底,累计有50余万人参观“双年展”,日均接待观众1万余人。
“为什么一场专业性、学术性的艺术展览能够吸引这么多普通人去参观?‘流量密码’是什么?这值得我们艺术工作者去深思,对济南提升城市软实力也是一个重要启示。”山东省美术家协会主席、济南市文联主席张望说。张望是济南国际双年展的首倡者,早在2020年,他策划的首届济南国际双年展就推出了“爆款超然楼”。2023年春节假期,当超然楼再次凭借亮灯仪式火爆出圈的时候,第二届“双年展”上跳舞的维纳斯也爆红,两个文化IP携手成为济南的流量担当,在社交网络平台刷屏。这种过去与现在、艺术与现实、历史与当代的交融,让张望不禁感慨:“这座城市的艺术创造力已经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成长空间,济南正在展现焕然一新的城市文化软实力。”
放眼全国都相当“炸裂”的展览
作为“新现实主义”水墨创作理念的开创者,在当代水墨画坛,张望是一位革新者,而且这种创新似乎一直没有止步的意思。但创新不代表与传统割裂,万变不离其宗,“新现实主义”水墨创作理念的提出,犹如从千年古树上长出的新枝,使中国画在新时代焕发出蓬勃生机。唐代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被称为“画史之祖”,其中最为人熟知的主张是“夫画者,成教化,助人伦,穷神变,测幽微,与六籍同功,四时并运。”这种主张在“新现实主义”水墨创作理念中得到了更具体、更有时代感的体现,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新的人文关怀,艺术家对现实的观照要充满人文精神,传递的是正能量;二是表达新的社会形态,关注到社会发展进程的前沿;三是新的观察视角,包括观看社会的角度和方式,以及由此产生的对社会认知和艺术表达方式的差异;四是鼓励创新性语言的表达,在艺术语言上进行适合当今审美需求的创新性语言风格的建树。
张望作品
这些年,张望一直身体力行践行这些理念。他不仅在绘画作品中表达对当下文明形态、生活状态的关注,还通过策划一些当代艺术的展览,向公众传递一种“新的人文关怀”,济南国际双年展就是其中的杰作。“这种展览是不多见的,在国内也是开创了先河。”张望认为。对此,网友则有更加形象的表达:“放眼全国都相当‘炸裂’”、“‘00后’开始整顿美术馆”……济南国际双年展是山东第一个由政府主办的具有鲜明当代性指向的国际性大型艺术展事,目前已举办两届,共吸引了来自全球40多个国家、500多位艺术家参展。在张望看来,济南国际双年展之所以能够以一种现象级艺术的姿态“出圈”,最大的亮点就是创新。“它所展出的都是新作品、新艺术,比如综合材料、装置艺术、影像艺术、科技艺术和新媒体,还有一些与我们当下生活息息相关的新的艺术样本,既处于国际前沿,又很接地气。”张望认为,除了创新,济南国际双年展的成功还在于没有“忘本”。“我们在‘新艺术’的创作中没有忘记根本性的东西,也就是说,艺术作品不管是‘新’还是‘旧’,它一定要积极介入当代人的精神生活。”跳舞的维纳斯、南极仙翁、宇航员……记者注意到,在本届“双年展”的展览作品中,群体描绘的宏阔和个体图像的突兀并行不悖。那种既熟悉又陌生、既诙谐又严肃、光怪陆离、变幻莫测的审美感觉,正是人们在当代社会所遭遇的生存状态。“这恰恰是济南国际双年展为当代性所作的一种新颖阐释,这种精神生活正是发生在我们每个人身上的体验和感知。”张望说。
市民参观济南国际双年展
当代艺术的人文启蒙
中国画、油画、版画、雕塑、水彩……生态艺术、观念艺术、抽象艺术、新表现艺术……记者注意到,在济南国际双年展上,多种艺术形态的并峙和对话,除了引发观众对个人精神生活的反思,也驱使人们对艺术所承载的文化本身进行发问。作为总策展人,这也是张望和他的团队所思考的。“山东是齐鲁文化和儒家文化的发祥地,怎么能够把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用一种新的表达方式去展现和传承?在济南这样一个传统文化深厚的城市,如何用国际视野发挥独有的文化资源优势,激发出新的活力?”在这些方面,济南国际双年展的尝试具有典型而深刻的意义。虽然济南国际双年展对当代性有着鲜明的追求和表达,但它所表达的艺术观念并不是激进的、解构的、对抗性的,事实上,“双年展”有意规避了前卫、实验、波普、抽象,以及行为的不雅和视觉的不悦,充分尊重了山东的地域文化特点。“地域性不仅没有成为这场国际当代艺术展览的羁绊,反而为我们如何办好这个展览提供了很好的智慧启迪。‘和’思想是儒家文化的精髓,追求共生性是儒家‘和’思想的终极目标,这也成为济南国际双年展的精神内核。第一届‘双年展’的主题是‘和·动力’,第二届‘双年展’的主题是‘共生世界’,实际上体现的都是‘和’思想对差异性和多样性的包容。”
张望介绍,第二届济南国际双年展的主题“共生世界”内涵非常丰富,包括了人与自然的共生、人与社会的共生、人与人的共生、不同文明和文化之间的共生,甚至包括人与病毒的共生。“我们提出‘共生世界’这个理念,也是结合近几年世界上发生的疫情、战争和灾难,又经过艺术化的思考,最终通过展览作品来传递‘共生’的理念。比如新冠病毒,我们一方面积极应对、顽强克服;另一方面,我们也从这场新冠疫情的经历中,加深了对生命的理解。我们通过艺术作品,来启发人们用一种积极的态度来总结这种经历,用自然发展的眼光来看待病毒、看待疫情。”张望和他的团队努力想通过这场展览,提供给观众一种“人文的启蒙”。“借助艺术我们将逐渐领悟,现代人绝不能陷入物质的追逐,更重要的乃是精神的重塑:从占有走向超越,从狭隘走向宏阔,从牢笼走向自由,从纠缠走向和谐。”
第二届济南国际双年展展览作品
文化济南的国际化表达
张望作品
事实上,济南国际双年展不仅做到了对儒家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表达,也实现了对文化济南的国际化表达。作为一场全国性乃至国际性的当代艺术展事,“双年展”非但没有回避地域性,反而坦然以“济南”命名,努力在在国际对话中寻求身份认同。在北京、上海、广州这些一线国际展事举办地并存的情况下,济南国际双年展以无处不在的亲切感和熟悉感,超越审美感知的惊奇和欣喜,变成艺术意义的“升华”和“过滤”之旅,使当代艺术在济南这座千年古城得以经典化。“双年展”在充满乡土气息的市井社会与现代化的济南都市图景之间找到了平衡点,进行了高超的艺术表达。泉水文化、二安文化、鹊华秋色……在济南国际双年展上,这些文化意象被转化成富有力量的当代性表达,从而实现了地域文化在国际文化对话中的主体建构。
济南国际双年展展览作品
从两届“双年展”的展览作品中,观众可以感受到城市发展的足迹。其中,在柯佳敏的作品《谜·城》中,出现了两座济南的地标性建筑——四门塔和济南绿地中心。距今已有1400多年历史的四门塔,整体造型简洁、浑厚大方,代表着济南厚重的文化底蕴和悠久的历史;济南绿地中心的设计创意源自济南泉水,顶部皇冠造型似趵突泉三股泉水喷涌而出,与散落的商业建筑群形成泉、石、水相映成趣的形态格局,代表着济南欣欣向荣的现代生活。一老一新,见证了济南这座千年古城的过往今生。
张望作品《清明》
作品《鹊华十二时》则是将赵孟頫描绘济南秋日景色的《鹊华秋色图》,通过数字技术打造成动态的“鹊华十二时”,让观众的视角从二维画作进入三维立体感官世界。随着夜半、鸡鸣、日出、日中等时间的推移,巨幅画面上呈现出不同的动态元素,让观众沉浸式感受老济南的魅力。
张望告诉记者,正在进行的第二届济南国际双年展,非常注重对济南城市软实力的挖掘和展示。“比如,济南被授予‘东亚文化之都’,无论是从文化的角度,还是艺术的角度看,这都是一个很好的契机。所以,第二届‘双年展’特别设置了‘异彩与同源’板块,比较全面地展现了中国、韩国、日本的当代艺术形态。我们希望通过这种展览形态,使济南‘东亚文化之都’的面貌更加具象化。”
济南完全有实力“玩一种很新的艺术”
济南国际双年展沉浸式互动体验
张望说,济南国际双年展的一个夙愿就是让观众感受到“城市的心跳”。“希望观众在这里能触摸到城市的脉搏,连同它的历史、它的传承、它的现实和梦想,每个人都在这里寻到存在的依据。”与策展人深沉、厚重的责任感不同,观众则更习惯于用更轻松诙谐的语言来抒发他们的感受。因此,一则以“济南,你好像在玩一种很新的艺术”为文案的短视频在抖音微博等自媒体平台走红,视频里展示的是济南国际双年展上的高人气作品《神话》。
张望作品《城池》
这看似偶然的走红,其背后是基于济南厚重的文化积淀。张望认为,提升城市软实力是增强城市综合实力、核心竞争力的重要路径。提升城市软实力,既要有“快速出圈”的能力,也要有持续发展的后劲。“‘后劲’从哪来?一方面需要考虑如何将现有的流量转化为持续发展的动力,另一方面也要从挖掘自身内涵出发,打造更多文化‘爆款’IP。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抓住济南文化内涵中的根本特质,必须要有济南自己的个性。”
连续两届济南国际双年展的策划打造,让张望在如何挖掘和展现济南文化资源禀赋这方面,有一些深刻的体验和独特的感受。“必须与时俱进,一定要以现代人的精神、现代人的境界,来推动济南城市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济南需要深入挖掘文化IP价值,以提升文化软实力为抓手,进一步塑强城市吸引力、竞争力、影响力。”(来源:爱济南 记者:汤启卫 视频:王常胜 摄影:崔健)
艺术家简介
张望,1961年生于山东济南。山东省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副主任,济南市文联主席,山东美术馆原馆长,山东师范大学当代水墨艺术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山东省政协常委,中宣部“四个一批人才”中国文化名家,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