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入“中国画里乡村”,看桃花源里人家,游古街民巷,品传统民俗,深度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业发展之路……这一年,山东省政协委员、山东秦老太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秦文除了忙于企业经营,还奔忙于各地的古街小巷。
岁末年尾,举办了两场年会后,秦文又马不停蹄走访调研,为接下来在省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上议政建言做准备。
“作为济南非遗协会的副会长,我对非遗文化传承及活化转化格外关注。”秦文告诉记者,她所经营的秦老太食品,正是非遗文化焕活的典型范式。在秦文看来,让非遗焕活,不仅要传承经典、秉持匠心,更要在守正创新上做文章,不断融入和添加现代元素,贴合市场需求,利用互联网思维,打开更大的市场,让文化“两创”为非遗焕活赋能。
秦文(左一)向花馍非遗师傅请教,学做花馍馍。
在赴威海市文登区调研过程中,秦文惊喜地看到,当地不少花饽饽面食店格外火爆,不仅鲤鱼、苹果、桃子、福袋等百余种花样面点,栩栩如生、琳琅满目,还收学员、整花活、开直播,临近年关更是“热火朝天”,国内订单大量涌来,还有不少来自日韩的国际订单。胶东传统民俗面食不断推陈出新,“摇身一变”,成了让老百姓生活蒸蒸日上的致富“香饽饽”。这让秦文看到非遗活态传承和创新发展的好前景,也更加坚定自己在会上为推动非遗产业化,建设“黄河流域非遗博物馆”发声的决心。
“非遗与产业融合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扩大消费的重要途径。但非遗产业化发展道阻且长,取得的每一步成果都十分不易。”秦文说,未来,如何持续创新吸引年轻消费群体的目光,让更多年轻人加入到助力非遗产业化发展的道路上?如何借助互联网的“大流量”,推动非遗产业不断推陈出新,以更多时尚潮流的元素、更贴合市场需求的方式打开更大的市场?如何持续开展一系列非遗保护、传承、创新和普及活动,让文化“两创”为非遗赋予更强的生命力?“非遗产业崛起,非遗作品消费持续增长,非遗与国潮互动,数字化模式取得创新突破等,都为非遗传承创新带来更多机遇。下一步,整合优势力量和资源,搭建一个更适应非遗文化传承发展的聚合平台尤为关键。”她说。
秦文参加非遗进校园活动,接受非遗小达人做的剪纸礼物。
在持续调研过程中,秦文发现,黄河流域九省区非遗代表性项目众多,非遗传承人队伍庞杂,资源也较为分散,可谓占据了全国非遗的“半壁江山”。与此同时,山东在国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中的位置突出,优势显著,理应发挥地域文化优势和文化软实力首位度作用,建一座高标准的“黄河流域非遗博物馆”,形成系统的非遗传承、保护、研习、转化基地,让黄河流域非遗在山东省会济南聚起来、活起来、用起来,推动整个黄河流域非遗事业的集聚整合和持续创新。
让非遗元素更好融入现代生活、服务于当下,深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内涵,为非遗活态传承和创新发展探寻更多新的路径。秦文深知前路艰辛,却步履不停,韧性向前。
(文/陈文)
(来源:山东政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