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东方投资开发集团是盐城经济开发区一家城投型企业。短短五年间,先后协助和自主招引20多个新兴产业项目落户盐城,目前已有中微半导体等8个所投项目科创板上市,成为全国国有企业投资界的“一匹黑马”。2018年到2023年:资产总额从412亿元增长到788亿元,上缴税收和国有资本收益从3.34亿元增长到6.17亿元。
盐城东方最早是招商模式, 2018年至2020年期间,进入“财务投资兼顾产业投资阶段”。逐步登陆科创板上市,先后协助和自主招引了10多个重大产业项目落户盐城。2021年后,随着Chat GPT、Sore等生成式人工智能相继迸发,助力跻身新质生产力成为盐城东方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的主题。把新质生产力顶尖的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把这些建设项目和团队引进来,使得整个产业建立起来。其中国内即时物流配送龙头——中联即送去年入驻当年即实现开票14亿元、纳税1.1亿元。
盐城东方模式核心是以时间换资本。对这个问题我有自己的看法,因为搞新质生产力并不是容易的事情。新质生产力关键在科研,卡在科研这一层,有几大难关很难过。国家投资搞科研的成果丰富,大家也都见到的,但是作为国有企业自身来讲,他有几个问题过不去。首先是投资的问题,因为上级考核以经济效益为主要指标。不管这个价值那个价值,说到底还是以经济数字来讲话的。如果把利润投到科研上,利润就会减少,这样对企业绩效与方方面面都是有影响的。第二是科研要有周期,没有三五年出不来,而干部的任期是有时间限制的。超过5年的很少,从政绩观讲,谁肯为下一轮投资?第三是工资总额是包干的,你不能对科研人员过多的激励。第四是搞科研是要准备失败的。五个里成功一个两个就不错。这四大难题起码目前没有解决。如果要解决要费很大的劲。现在,有两个东西没有出来,一个是经济布局结构调整的指引,一个是功能使命性考核。一个是发改委管的,一个是国资委管的。就是文件出来了,再到实践中拿出东西来起作用,这是有一个周期的,一般要有3年5年的准备,所以说目前的体制机制问题没有解决的时候,我们暂时或者说作为过渡阶段来看这件事情。盐城东方模式以时间换资本,就是一把“钥匙”。
我还有一个观点,盐城东方模式有三好,一是摆脱开发区招商引资搞房地产靠卖土地资源的道路,走出了以资本换时间、以人才成事业的路,解决开发区发展的难题。二是解决了国有企业怎么快速发展生产力的问题,在过渡阶段用资本换时间。三是欠发达地区和发达地区的差距,怎么实现跨越式发展,实现空间布局,就是把盐城和上海联系配置起来。现在很多地方转型都转不了,上海的团队也是国家的最高水平,甚至是世界的最高水平。8只股票上市,有的省,一个省也没有多少,我们一个企业就有8家上市,太了不起了,这是中国的奇迹。欠发达地区,从发达的因素人开始,从人的配置能力开始。我想盐城东方用资本换时间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模式是一把钥匙。这把钥匙能开三把锁,一把是开发区从招商引资到投资引产,一把是国有企业快速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一把是欠发达地区向发达地区配置资源,实现跨越发展。盐城东方是能够开锁的,是一把钥匙,只能破解难题的。能使江苏沿海地区融入长三角地区,融入新质生产发展大潮。当然,这把锁不是万能的,不是什么锁都能开的。他尤其适合在盐城这个地方。
核心经验是“配置上海”,盐城东方他们开始靠搞房地产,靠租房子,后来转型转过来了,他们是把上海的人才资源,上海的市场资源,上海的资本市场、股市的资源,他们配置起来了,这就是刚开始他们在上海东方明珠的店面进入盐城东方的牌子,实际上是个房地产,但是他们转向上海人,上海市场,上海股市,实现了一个弯道超车,盐城市靠近上海,是长三角辐射地带,盐城人把上海的电子信息资源,实际上也是中国最优秀的电子信息资源抓到手、引进来,是一种“上海效应”,是重新建立一个新道,这个转型了不得。盐城东方集团与上海的君和资本、君桐资本等知名投资机构合作,参与投资了临港东方君合基金、中微半导体、海尔生物医疗、京东科技、航天云网等优质项目,获得了较高的投资收益和财务回报;同时,他们积极打造的“上海研发基地+盐城产业基地”的“双基地”招商模式。
启东模式是靠上海空间近,盐城东方是靠上海的人近,把这两个上海两个资源配置成功了,证明盐城人是聪明的,是会用资源配置的方式配置生产力来发展经济的,所以经济搞上去了,盐城东方连续五年保持产值增长30%,利税增长30%。盐城市是交通闭塞、物流成本高地方,出现一条物流服务产业集群,现代化物流产业在这里成长。
沿海配置,有说服力的是盐城海上风电模式
现在讲第四个故事,就是盐城的海上风电模式。盐城是全国首批海上风电产业区域集聚发展试点、新能源示范城市。
东临黄海,沿海的有效风能时数多,近海风功率密度大,且少有台风等恶劣天气影响,有着得天独厚的土地、海洋、滩涂资源,是风电、光伏领域全国乃至全球最具开发价值的区域之一。盐城资源禀赋优势明显,如何“追光逐风”,将资源优势转变为产业优势,跻身产业“千亿蓝海”?
开始听说是射阳搞起来的。后来了解2006年,国华投资20万千瓦国家风电特许权项目在东台启动建设。2009年,盐城在大丰规划建设风电产业园,以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优良的经商环境引入了以金风科技为代表的风电整机制造龙头企业。2012年,行业龙头企业天合光能与盐城签订合作备忘录,将新能源产业作为重点打造的主导产业之一。2016年盐城海上风电迎来新的重要节点,作为江苏海上风电开发重镇,盐城顺势提出“开放沿海、接轨上海,绿色转型、绿色跨越”的“两海两绿”发展路径,大力推进以风电为主导的绿色能源发展。
截至2023年12月底,全市新能源发电装机容量达到1396万千瓦,其中风电948.83万千瓦、光伏416.54万千瓦,总装机、风电装机、光伏装机规模均列全省第一。特别是海上风电装机容量,已超过554万千瓦,约占全省46.2%、全国15%、全球8%。
现在,盐城市凭借优势资源,着力推动强链补链延链,聚焦动力电池、晶硅光伏、风电装备等23条产业链建设。盐城晶硅光伏、动力电池、风电装备综合产能均居全国地级市前三。
风电装备产业形成了涵盖“研发设计-装备制造-资源开发-运维服务”的全产业链,集聚了金风科技、远景能源、上海电气等知名风电整机企业,以及中车电机、中材科技等一大批零部件领军企业,风电装备规上企业数量达到41家,风电链条全球领先。
光伏装备产业已形成覆盖研发、生产、开发的光伏全产业链,装备制造覆盖硅片、电池、组件、辅材、智能设备等关键领域,集聚了天合、阿特斯、协鑫、润阳、通威、晶澳等光伏行业全国前10强企业8家,以及百佳、鹿山、小牛等一大批配套产业领军企业,光伏装备规上企业数量达到71家,光伏规模全国首位。
作为长三角地区首个千万千瓦新能源发电城市,盐城正加速抢占新能源装机规模超2000万千瓦、产业规模超2000亿元“2个2000”的新蓝海市场。
这几个模式讲清楚。再来回答我们盐城人是怎么配置资源的,盐城市委、市政府提出了面向两海,上海和沿海,是正确的,是懂得配置的。正因为在这种情况下,盐城才有这些好的典型,好的思路。
配置生产力是配置生产力国家企业与个人的重要思想武器
从理论与实践上弄明白了,就可以认识配置生产力是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战略理论与实践的新探索。随着生产力高质量发展,中国抓住世界经济发展具有长周期波动的特点,进入建立配置生产力新形态的新机遇期。理论揭示,配置生产力新形态决定的任何一个周期性发展阶段或周期内形成的不同的时空连接期,都会对不同的国家与地区产生着不同规模、不同范围、不同影响的时代性发展机遇。谁能抓住这个时代性发展机遇,谁就能从根本上避免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悲剧。
还要讲一层意思,配置只是做法。总书记要求我们配置成新质生产力,首先从无到有,配置只是条件、手段、过程,怎么配置成?总书记讲话中强调要形成现代产业体系才是目的。配置起码有三个过程,第一个过程,要重视配置、依靠配置,掌握好配置的武器。第二个层次配置好,配置优,配置强,大优强好四个字,还要长久。第三个层次,配置是不停的,由旧的配置向新的配置过渡,新的配置再向更高层的配置,我们的改革、发展、开放、创新都是配置的过程。所以说,配置生产力是一种配置经济学。
刚才单教授讲到了盐城的海上光伏发电很好。可是发电有没有进入电网,并电的问题,输电的问题,储电的问题,电力稳定问题,恐怕就需要考虑了。比如说,进入江苏省的电网,我们自己有没有电网,这些问题牵扯产业链条的现代化、高级化、全链条,全生命周期。电发出来了,可是要进入市场,进入大市场,才算数。就像农民,你种出了山芋、粮食,不卖出钱来有什么用,就是产业和服务的深度融合问题,一个产业链、供应链,当然还有人才链、创新链问题。
再讲就是配置的水平,配置的层次,配置的深度,配置的高度,配置的文化。这就是一篇大文章,一个体系。所以说,一般来讲配置,只是质的规定性,量的增加向新的质的过渡,就需要一个完整的制度体系和长期的努力才能形成。
我要讲一点,配置生产力的思想是一个国家的思想,是一个企业的思想,是一个单位的一项活动的思想,也是一个人的思想,有战略学、社会学、发展学、人才学价值。我们在座的,盐城市“两海战略”,一个是“上海战略”,一个是“沿海战略”,它就是一个配置资源的战略。盐城市社科联把北京的全国的专家集中到这起来,把各个学校的资源组织起来,就是在配置资源。我们今天的这项活动是配置,李晓奇主席就是一个配置高手。他把中国社科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北京师范大学、国资委、江苏省政府智库的专家配置到这间屋子里来。把盐城的社会科学力量配置到一起来,省社科联的主席也来了。把盐城的问题配置到一起来,所以这个会叫“智汇盐城”“汇”的过程就是配置的过程。盐城社科联,发挥三大优势,一是联的优势,一是智的优势,一是实的优势,这个智慧配置的活动,是全国最有特色的市级社会科学活动。
盐城市委、市政府对两海(上海、沿海)战略就是配置资源的战略。李晓奇的“智汇盐城”也是一个配置,同时我们在座的每位学者都是配置,今天大家来听课学习也是在配置,把专家的思想来配置到自己的实践中来。每一个人,当把国家最重要的资源配置到自己身上来的时候,或者说把自己配置到国家的最好资源上来,这个资源是双向配置的,聪明人、精明人,高明人,是最懂得配置资源的人。
最后,我要说,配置生产力是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战略理论与实践的新探索。深刻认识建立配置生产力新形态,是进行新质生产力全要素新方位再组合的空间新布局。深刻认识建立配置生产力新形态,能够直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我在盐城推广配置生产力的理论,是为盐城市“两海战略”提供一种理论武器与思想方法,是对江苏省、盐城市社会科学界沿海高质量发展献计献策的响应。
23日,“智汇盐城”会议在盐城举办。
(文/李锦)
作者简介
李锦,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国企改革与发展研究中心首席政策专家。
新华社高级记者。2010年后,相继担任中国企业报总编辑、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首席专家、国企管理智库副理事长兼首席专家、中企之声研究院院长等。
重点做企业理论政策研究、课题研究、经验总结工作。十八大以来,解读70多份党中央、国务院与国资委企业文件与会议精神,去年接受媒体500多次采访。被舆论界称为“中国国企改革舆论旗手”“国企政策新闻第一解读人”。
改革开放来所写“思路型”调查为45位中央政治局委员批示。1982年,邓小平听取汇报并称其对改革“有发言权”。
出版专著《资本经营理论的提出》《深度》等32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