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写出理论文章时,接着我拿出评论员文章《做好资本经营大文章》,开头写道: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的是什么?优化资源配置,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资源怎样配置?胜利油田大明集团为我们提供一条全新的道路,叫做资本经营。大明集团创造的经验告诉我们,资本经营是把能够带来增值的资源转变为资本,通过优化配置进行有效经营,争取最大限度的增值。
第十步:拿出调查报告。上篇题为《资本经营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突破》,下篇题为《新目标新结构新机制》,副题是“胜利油田大明集团资本经营调查与剖析”。新华社将内参全文发表。我写的大明集团资本经营透视,一组五篇,为多家报纸发表。
第十一步:公开报道全部碰壁。处理公开稿时,一家经济大报理论编辑说,资本经营不能发。理由有两条:一是理论上复杂化,把资金经营与资本经营混在一起了。企业是资本增值的“机器”的提法没有人提过。另一家经济大报的编辑说,“产权还要流动,这也太超前了吧。老李啊,这个资本经营,你不要讲得太多,把人讲怕了。”在通常发稿的主流渠道,我的努力并没有得到理解。我处在极大苦闷之中,亦为卞和怀玉之境遇而苦恼。
第十二步:调查报告从南方开始“北伐”。我转而投向南方各市场类报纸。四川的《厂长经理日报》总编辑龙良贤以5个头版头条报道了我的调查报告。随后,调查报告由广州、深圳、成都、重庆、上海、无锡、济南、北京,一路北上,形成连续冲击。到11月底,国内已有21家报纸以24个头版头条全文刊登了这个调查。其中有《经济参考报》《社会科学报》《中国信息报》《中国经营报》等8家报刊发表我代拟的评论员文章。
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召开后,《人民日报》也在短期内连续3次刊登大明集团资本经营的报道,图片由范敬宜总编辑亲自处理,以一个整版的篇幅刊载。
第十三步:资本经营理论在全国兴起。《山东经济日报》发表我的《资本经营:企业管理思想的第三次飞跃》一文,是6月11日。8月,这家报纸再发消息“本报率先推出胜利油田大明集团经营管理报道,资本经营理论在全国引起重大反响”。从1996年开始,由专门的经济学者阐述资本经营理论的著作便出来了。从1997—1999年,中国经济书籍最为热销的书便是资本经营。
第十四步,“资本”一词写入十五大报告。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实行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一是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二是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10月1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吴邦国在考察山东企业改革情况时说:
我向吴邦国副总理当面汇报胜利油田资本经营的情况,副总理讲你为国有企业改革下这么大力气真是难得。
这个调查思路新,事实也讲得有说服力,资本经营实际上就是讲的经济增长方式,搞活资产,形成好的资本运行结构。
我的调查报告在“内参”发表后,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家体改委主任李铁映批示,并转《改革内参》转载。山东省委书记赵志浩、山东省省长李春亭批示“要抓好这些典型,把这件事办好。”
两年后,党的十五大第一次将“资本”一词写入代表大会的政治报告。江泽民总书记提到“以资本为纽带,通过市场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和跨国经营的大企业集团”,“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
经济学家赵锋在《评李锦对资本经营理论的探索》写道:李锦提出的资本经营论,改写了马克思对资本的概念,填补了我国系统研究资本经营理论的空白。
【要求】
理论的调查研究要求,明显高于一般调查研究。一般要求:一、理论上的准备是理论的调查研究的基础;二、深入实际,亲身了解并掌握第一手调查资料;三、敢于论战,敢于创新的调查研究的作风;四、坚持问题导向是推进理论创新的实现路径;五、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引领理论创新;六、以理论创新引领新闻创新与传播创新。
一切划时代的理论,都是满足时代需要的产物。理论创新的过程就是发现问题、筛选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发现问题是理论创新的现实起点。坚持问题导向推进理论创新就是以解决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目标,在1995年到胜利油田就是为解决中国如何走市场经济道路这个大问题去的。这次调查发生在党的十四大与十五大的中间。有人认为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抓大放小”使国有资产大规模流失,社会主义前途面临安全问题。
抓住问题就找到了实践前进的突破口。从我调查大明集团情况来看,在前20多天,一直在搜集材料,目的就在于选择主题、提炼主题。我曾想到几个主题,然而他都放弃了,原因是不够“大”。30多天后,他终于抓到资本经营这样的大主题。
正视问题的理论自觉和勇气是理论创新的动力。一直到1995年,“资本”仍然是令理论家噤若寒蝉的词汇,主流大报均延续旧见。当时《经济日报》上发表的一篇文章,对资本经营基本持否定态度,认为资本便是资本金。我看后,既失望又兴奋。失望的是主流媒体的后知后觉,兴奋的是自己的研究具备的开创意义,下决心以最快速度将理论难题破解。
筛选问题是理论创新的关键环节。首先要明确筛选问题的标准。当时要回答“坚持以市场经济为导向”的问题,从而有的放矢、集中力量、攻坚克难解决主要矛盾。
研究问题是理论创新的重要内容。这个理论从哪里来的,是从调查研究中来的,是通过与200多人谈话调查得出的结论。从日记看,“从5月15日至6月15日,这一时期我把重点转向研究,理论研究。读书成了我的第一要务:《资本论》第二卷、《我的经济观》(1-5卷)都在阅读之列。重点围绕资本、资本经营、投入回报率三个问题。”
(文/李锦)
李锦的著作《资本经营理论的提出》记叙调查研究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