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保医药服务管理方面一直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威海市医疗保障局始终贯彻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立足部门职能,坚持“保基本”的定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综合考虑项目功能定位、临床需要、安全性能、基金承受能力等因素,持续优化医药管理服务,不断扩大医保支付范围。
积极响应国家生育支持政策,将“取卵术”等11项辅助生殖项目纳入医保报销范围,合理确定服务价格,参保人员在门诊开展辅助生殖项目治疗时,参照门诊慢特病报销政策执行,年度支付限额参保职工为15000元、参保居民为5000元,极大地降低了不孕不育患者生育成本,解决有生育意愿家庭“不能生、不敢生”的困扰,推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
持续扩大日间手术病种范围,将“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置入人工晶状体”等涉及63个病种的日间手术纳入医保结算范围,参保人员就医按住院政策报付,医保部门给医疗机构按DRG正常入组标准付费,激励医疗机构积极收治确诊患者,减轻了参保人员费用负担,促进了医疗技术发展。
在充分考虑医保基金承受能力的基础上,将项痹、面瘫等21个病种纳入中医日间病房医保结算范围,参保患者疗程内发生的各项医药费用,按住院政策支付,医疗机构按普通床位费,护理费用的30%收取,充分发挥医保支付的引领作用,促进中医发展,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高中医治疗与服务效率,减轻患者医疗费用负担,满足人民群众对中医健康服务的多样化需求。
提高中医药应用可及性为目标,创新医保支付机制。调高中医药服务医保报销水平,减轻群众负担。参保人员在各级中医医院门诊和住院治疗的起付标准按低一个级别医院的标准执行,职工个人负担比例按低一个级别医院标准执行,居民报销在同级别医院标准上提高5个百分点。在全国率先实施中医优势病种收付费方式改革,共遴选43个中医优势病种实行按病种收费,对其中20个中医优势病种费用不列入医院医保总额指标,极大提高了中医技术应用率。创新中药医保目录管理,将符合条件的中药品种、中医诊疗项目和院内中药制剂及时纳入医保支付范围。
威海市民营医院价格治理工作进展情况如何?取得了哪些效果?
医疗服务价格问题关系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受到社会和公众的广泛关注,民营医院实行市场调节价,由于市场机制的存在,民营医院在定价上可能存在部分药品价格上浮,价格偏高,所以加强民营医院价格治理也是推动医疗市场健康发展的必要措施。去年以来,威海市医疗保障局严格落实上级决策部署,持续加强对民营医院价格治理工作,通过规范价格行为,引导民营医院合理定价。
强化部门协同联动。联合市场监管局印发方案,打出开通定点民营医疗机构线上药品价格公开查询比渠道、加强定点协议管理、构建医保药品量价比较指数、开展医药价格监测预警、开展“集采药品进基层”活动等多套“组合拳”,进一步加强定点民营医疗机构医药价格监测管理。
创新价格比对机制。通过“威海医保”微信公众号小程序开通“便民找药”通道,为群众提供民营医疗机构及定点零售药店药品价格查询、价格比对、位置导航、购药点评等5项功能服务,推动群众购药“价比三家”。截至目前,对外公开民营医疗机构1007家、医保药品数据1.49万条。
扩大集采覆盖范围。深入开展“集采药品进基层”活动,遴选150种常用药品面向民营医院、零售药店销售。截至目前,参加活动的民营医药机构累计达到350余家,配备集采药品数量平均达到50种以上。
自开展民营医疗机构价格治理以来,全市共有50余种药品、耗材及医疗服务项目价格下降,平均降幅达18%。目前民营医院药品价格基本与公立医院持平,门诊统筹药店在售公立医院同种药品加价率控制在10%以内。
(来源:威海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