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山东内容 国际表达
齐鲁大地 :
当前位置:山东频道首页 > 资讯 > 地市要闻 >

德州市卫健委举行“鲁医健康说”系列健康知识发布会

德州市卫健委举行“鲁医健康说”系列健康知识发布会
2025-05-25 18:28:39 来源:中华网山东频道

一、夏日炎热对心理健康的常见影响。一是焦虑抑郁。高温环境下,人体体温调节机制受到挑战,特别是下丘脑,它是情绪调节的关键区域,高温会干扰神经递质的正常分泌,如血清素和多巴胺,这些化学物质的失衡与多种精神疾病相关,比如常见的焦虑、抑郁情绪,表现为担心、紧张,情绪低落,食欲不振,胸闷等症状。

二是情绪烦躁。炎热带来的不适感还会让人心情沉重、烦躁易怒,情绪多变、难以控制,面对日常压力时更加敏感和脆弱,往往缺乏耐心,很容易因为小事发脾气,严重时这种情绪波动可能导致冲动行为的发生。

三是睡眠障碍。酷热天气可能会使我们更容易出现入睡困难、夜间频繁醒来等问题,对于本身患有精神心理疾病的群体来说,这些睡眠障碍不仅加剧了他们的不适,还可能加重精神心理疾病的症状,影响病情的稳定性和治疗效果。

四是社交活动减少。在疲惫感支配下,人们往往倾向于避免社交活动、选择独处,例如年轻群体更容易沉迷于网络游戏,老年人和行动不便的人群,他们在高温天更可能选择待在家中,减少外出和社交活动,从而加剧孤独感。二、以下五招可以帮你“心理降温”,避免出现“情绪中暑”。一是保持凉爽和舒适。在高温天气中,保持身体凉爽是维护心理健康的第一步,使用空调、电扇等设备来降低室内温度,尽量避免在一天中最热的时候外出,如果必须外出,记得带上遮阳帽、太阳镜,并多喝水保持体内水分平衡。二是增加营养和休息。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少吃油腻和辛辣的食物,少饮酒,少抽烟,确保充足的睡眠,适当午睡,夜间睡前避免剧烈运动和使用电子设备,避免作息颠倒或熬夜。三是心理调节。保持心态平和,俗话说“心静自然凉”,心情不顺时,学会情绪转移,比如散步、适度的体育活动等,还可以通过听舒缓的音乐、阅读书籍、深呼吸、冥想等方式放松心情。四是积极的沟通。与家人或朋友保持良好的沟通和互动,分享彼此的感受和经验,互相给予支持和鼓励,尤其是家庭成员间要多关心、支持,要耐心倾听。五是寻求专业帮助。如果高温天气对心理健康的影响较大,出现严重的情绪波动、焦虑或抑郁症状,建议及时寻求专业的心理帮助。

我们注意到最近感冒的人有所增加,很多人对夏季呼吸道疾病风险认识不足,那么从中医角度如何做好预防?

德州市中医院肺病科副主任林丽:

夏季气温高、湿度大,很多人会忽视呼吸道疾病的潜在风险,但实际上暑热湿邪、饮食不当、空调环境等因素,均可能诱发感冒、哮喘等急性感染,或加重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从中医“治未病”的理念出发,可从以下几方面科学预防。

一是环境调护,驱散外邪筑牢防线。中医强调“避风寒”,夏季需注意营造健康的居住环境:一方面要定期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新鲜,也可借助空气净化器过滤有害物质;另一方面要合理使用空调,室内温度建议控制在26℃左右,室内外温差不超过7℃,避免寒邪入侵。进入房间后,应先擦干身上汗水再开空调,每天定时开窗换气,还要定期清洗空调,从源头减少致病因素。

二是饮食调养,健脾祛湿顾护中焦。夏季饮食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佳,多饮水,注意饮食卫生。推荐多食用绿豆百合粥、荷叶冬瓜汤等甘淡利湿之品。晨起饮用温姜水振奋脾胃阳气,夜间忌冰镇饮食。值得注意的是,高温环境下人体易出汗,除了补充白开水,可适当饮用含少量盐分的淡盐水或陈皮茯苓茶,达到“养阴液而不助湿,利气机而不伤正”的平衡状态。黄帝内经之《素问·脏气法时论》中还提出,“心苦缓,急食酸以收之。”,可以选择性地食用一些酸味之品,如乌梅汤等。

三是运动导引,顺应阳气科学养炼。黄帝内经之《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春夏养阳”理论告诉我们,要顺应四时调摄身心。春夏季阳气升发之际,养阳关键在于遵循自然节律:其一,增加户外日照时长,通过适度日光浴激发人体阳气升发,促进气血流通;其二,夏季运动需兼顾护阳与防暑,遵循“短时间、低强度、多次数”原则,优选慢走、太极拳、八段锦等舒缓运动,利用早晚凉爽时段进行,避免正午高温导致气阴耗伤。运动时注重“动中求静”,通过肢体舒展配合呼吸调节,顺应阳气升发之势。饮食上宜选择辛温发散的食物,如生姜、葱等,以助阳气。正如民间俗语所说“冬吃萝卜夏吃姜”,夏吃姜是顺应阳气在体表的发散。

四是特色疗法,冬病夏治正当时。对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慢阻肺等冬季高发疾病患者,夏至后可通过“三伏贴”贴敷疗法进行防治。该疗法遵循中医“冬病夏治”原则,利用夏季三伏阳气最盛,人体毛孔开泄、气血趋表的生理特性,借助自然温热之气与辛温药物协同作用,通过穴位贴敷,达到温补阳气、散寒化湿、扶助正气的效果,能增强机体抗病能力,从根本上改善虚寒体质,有效预防或减轻冬季旧病复发,是中医“天人相应”整体观在疾病防治中的典型应用。总之,通过环境、饮食、运动及特色疗法等多方面的调理,遵循中医“治未病”理念,帮助大家在夏季更好地预防呼吸道疾病,保持身体健康。

随着气温升高,中暑的发病人数也在逐渐增加,请问,哪些人容易出现中暑?应该怎样预防中暑?

德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与环境卫生监测科科长、副主任医师李发强:

人的体温是相对恒定的。如果外界气温太高,超过了体温调节机制所能承受的范围,就没法保持体温恒定,体温就会升高。大家都知道手机电脑温度过热会死机蓝屏,汽车发动机高温会罢工,人体也一样,温度太高,会导致一系列的健康损害,这就是中暑。

哪些人容易出现中暑呢?第一是从事露天作业的人。比如环卫工人、建筑工人、交通警察、快递小哥、户外训练的运动员、田间作业的农民等,这些人需要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下,如果不注意做好防暑措施,特别是没有保护好头部,导致阳光直射头部,就容易出现中暑。第二是工作场所存在高温热源的劳动者。比如炼钢、铸造、陶瓷、玻璃、水泥、火力发电等行业,纺织印染、造纸、酿造等行业,都存在高温热源,而且纺织印染、造纸、酿造等行业还存在大量水蒸气,工作现场潮湿闷热,更容易出现中暑。第三是某些特殊人群,相比其他人更容易中暑。比如老年人、孕产妇、某些慢性疾病患者,他们的体温调节能力比较弱,容易中暑。有些人有大面积皮肤病或者烧伤烫伤,导致出汗的功能受到影响,不利于散热,也容易出现中暑。过度疲劳、睡眠不足、过量饮酒者也容易出现中暑。中暑的表现多种多样。症状比较轻的,可能出现体温轻度升高,疲倦、乏力、头晕、头痛、肌肉酸痛、肌肉痉挛等症状。随着体温升高,症状逐渐加重,严重的可能会出现意识障碍,肝肾功能损伤,消化道出血,甚至可能导致死亡。

预防中暑,需要做好以下工作:第一,高温季节到来前,用人单位要组织接触高温作业的劳动者接受职业健康检查,及时发现不适于从事高温作业的人员,及时调离高温作业岗位。用人单位还要做好工作场所的防暑降温措施,供应充足的饮用水,为劳动者提供安全健康舒适的劳动环境。第二,接触高温以及从事露天作业的劳动者,要注意劳逸结合,出现不适症状的时候要尽快转移到通风阴凉处休息并且及时补充水分,通常情况下,轻症中暑只要及时休息、降温、补水,短时间就可以缓解,不需要特殊治疗。如果您身边有人中暑了,请第一时间将患者转移到通风阴凉处,脱掉影响散热的衣物,用冷水擦拭皮肤,或者用冰块进行冷敷,尽快将患者的体温降下来。如果患者神志清醒,可以让他喝一些含有电解质的清凉饮料。如果患者意识模糊,要尽快拨打“120”急救电话或者送往就近医院。

夏季高温、高湿环境对孕妇有什么影响,从哪些方面关注孕期夏季注意事项?

德州市妇幼保健院产科主任王桂杰:

夏季高温、高湿的环境对孕妇身体是双重考验,稍有不慎可能引发中暑、感染、甚至早产风险,需从饮食、生活起居及运动等方面关注。

关键词:德州市卫健委

为您推荐

下载中华网山东APP

联系方式

中华网新媒体 山东频道
互动/投稿邮箱:
shandong@zhixun.china.com
山东频道商务合作热线:0531—86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