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机制公平,才能保证竞争公平,才能从根本上提升高层次人才水平,真正实现利用岗位资源激发高层次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更好地服务城市建设。
自2021年启动事业单位二三级专业技术人才评选以来,青岛一直推进构建人才评价全链条制度体系,在量化、细节等设计上持续创新,颇费苦心:
人才评价导向与产业发展、城市发展高度契合——持续向能力业绩、创新价值和贡献实效上倾斜,突出“急需实用”的原则、“高精尖缺”的导向,“按需用材取材”;
在专技高等级岗位评聘条件上标准逐年细化——如,制定6项学术业绩标准和89条申报业绩条件,推行“代表作”评议等为人才评价建立起全方位、多维度框架,这在最大程度上保证着公正公平的内在需求。尤其是盲评的评聘方式,更是实践着“唯才是举”的根本原则。
这一评测体系的有效运行,不仅显著加速了行业后备人才的成长进程,让领军引领、骨干支撑、青年储备的立体化人才梯队逐渐成形;更是借由评聘机制传递出青岛重才、用才、留才的明确信号:
既要有效吸引外地优秀人才向青汇聚,又要持续增强本地人才的归属感与稳定性,最终推动“人才集聚-产业升级-人才提质”的正向循环。
这支“领军+拔尖”的专家队伍,是青岛科技创新的“最强大脑”、产业升级的“动力内核”,也是公共服务的“质量标尺”,他们必将以专业力量为城市发展注入更可持续的“人才动能”。
(来源:青岛广电·回澜听涛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