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这片曾诞生华夏制盐文明的土地,历经五千年沧海桑田,如今已崛起为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创新高地。
依托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这座城市构建起了完整的海洋化工产业集群,溴苯乙烷等40余种高端产品问鼎全球市场;一批“深海利器”加快挺进产业“新蓝海”,潍坊力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成功研发出世界流量最大的船用气体发动机电控多点喷射系统,山东晨宇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深远海大容量海上风电变压器成功攻克行业技术难题,豪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为亚洲唯一水下连接器供应商、深海钻采装置全球市占率40%以上……潍坊的创新基因,正不断转化为海洋经济的强劲动能。
科创潮涌、产业勃兴,层出不穷的新科技、硬科技,正推动潍坊蓝色生产力不断跃迁。
在潍坊东方钢管有限公司的实验室,记者见到了两根对比鲜明的钢管。同时在高温高湿高盐的环境中浸泡800个小时,普通钢管遭到了严重腐蚀,而东方钢管生产的锌铝镁钢管,表面却只有轻微的锈迹。原因就在于,其身穿了特殊的“防腐衣”,能将钢材的使用寿命从10年延长到25年以上。
耗时2年多、斥资1.6亿元,东方钢管锚定新质生产力,啃下了海洋重防腐新材料这块“硬骨头”,并凭借这项技术,获评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
与东方钢管发展逻辑相似,潍坊富源增压器有限公司也用创新在海洋经济“新蓝海”中闯出了一片新天地。走进企业五轴数控加工中心,精密加工部车间主任刘德龙正通过数控机床操纵两把不同型号的“切刀”,精准“打磨”航空铝毛坯件。不多时,一件叶轮就被精密切削出来,很快它将作为涡轮增压器的核心部件之一,被安装到船用发动机上。
“凭借多年的技术攻关,公司在国内远洋船舶市场份额突破70%。”公司副总经理张为海介绍。凭借安装在大型远洋船舶涡轮增压器上的压气机叶轮研发成果,富源荣登国内海洋船舶用涡轮增压器第一品牌宝座,成为国内增压器行业唯一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的企业,产品畅销多个国家和地区。
大潮方涌,资源要素蓄势聚能。越来越多的一流科研院所、科技型企业与潍坊“双向奔赴”,成为培育海洋新质生产力的主力军。走进位于滨海区的山东省海洋化工科学研究院,“创新敢为天下先”的标语令人印象深刻,虽经时间洗礼,却仍难掩锋芒。“建院以来,我们共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各类科技计划项目近200项,80%以上科技成果实现产业化转化。”山东省海洋化工科学研究院相关负责人表示。
依靠自主研发的技术,山东省海洋化工科学研究院先后培育和孵化了山东天一化学股份有限公司、山东天维膜技术有限公司、潍坊科麦化工有限公司等多家高新技术企业,为建立海洋化工产业现代化体系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科创兴海,让“蓝色动能”更加澎湃。目前,潍坊拥有全省第一家国家科技兴海产业示范基地,海洋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到155家,省级以上创新平台达44家、占全省18.6%,全国首家海水综合利用研究中心、国内唯一内燃机产业计量中心落户潍坊,全国首家海洋化工中试基地建成投用,与崂山实验室合作共建的超高速高压水动力平台正式列入崂山实验室核心公共平台,海洋新质生产力正加速发展壮大。
科创活力在实验室里喷涌、在生产线上激荡、在产业集群中叠加,潍坊向海图强的底气越来越足。
(来源:潍坊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