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15:00,威海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谭远国,市财政局四级调研员(副县级)薛垂山,山东大学(威海)科研管理办公室副主任陈昌珠,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科技发展处副处长李精一,介绍威海市以科技专员选聘为纽带,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有关情况。
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考察时指出,山东在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发展新质生产力、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上大有可为。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扎实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发展,在增强高质量科技供给上持续发力,在推动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融合上持续发力,在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上持续发力,离不开高校院所科技人才和科研成果的强力支撑。去年,市委组织部、市科技局联合组织,面向全国高校院所选聘了106名科技副总、协同创新工程师,精准对接企业开展产学研项目合作,在此基础上,今年市科技局又研究出台了《威海市科技专员聘任管理办法》,重点从驻威高校、科研机构选派专家教授到企业开展科技服务,通过一系列体系化的政策举措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快推动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融通创新,持续深化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有效融合。
01
建立全要素、全链条选聘机制
为科技专员聘任提供全方位保障
科技专员是指从驻威高校、科研院所、新型研发机构中选派专家教授到我市企业担任科技专员,围绕企业创新需求开展科技服务,为企业提供智力支撑,通过技术引领和创新带动,将企业所需所想转化为现实发展动能,全面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每年可聘任2批,聘期2年。
明确了聘任条件。科技专员需具备硕士及以上学位,或副高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资格,具备扎实的专业水平,具有一定的技术指导、成果应用推广、组织协调能力,有意愿到企业协助开展科技创新服务相关工作。
明确了职责任务。聘期内,科技专员主要有5项职责,包括帮助企业制订创新发展规划,完善创新组织管理机制;凝练技术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技术攻关、解决技术难题,推动科技成果在企业转化;梳理企业创新需求,帮助对接匹配各类创新资源,搭建科技交流合作平台;优化企业人才队伍,为企业引进培养高层次人才和青年科技人才;开展创新能力培训辅导,协助企业建设创新平台,申报科技、人才、知识产权等各类项目,争取政策资金支持等。科技专员既可以发挥在专业领域的优势,让实验室的“硬核科技”在生产线上“开花结果”,又可以发挥链接纽带作用,推进企业与高校院所深度对接,打通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
明确了聘任程序。坚持以需求为牵引,聘任工作按照征集需求、组织与高校院所精准对接、提出选聘初步人选名单、审核、公示、认定、聘用的程序进行。
明确了待遇保障。每年根据科技专员履职的考评情况给予一次性工作津贴。符合条件的科技专员可享受我市高层次人才“绿色通道”服务,同等条件下优先推荐参评国家、省级重点人才工程,优先纳入“威海英才”资助计划予以支持。同时鼓励高校院所积极推动人才到企业担任科技专员,在职称评定、项目申报、岗位竞聘、考核管理、表彰奖励等方面予以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