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15时28分,随着“东风号”盾构机破岩而出,济南能源集团所属热力集团聊热入济长距离供热工程穿黄隧道顺利贯通。这一跨越三市六区县的山东省重点民生工程传来捷报,穿越天堑奔流而进,关键控制性节点取得重大突破,为今冬供热稳定保障奠定关键基础,更为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盾构穿黄底
“聊热入济”工程传捷报
高水平建设济南都市圈,以实施“强省会”战略为牵引,抓好跨区供热等重大项目建设。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加快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年。当前,总长约130公里的“供热长龙”正分南北两线穿山越河横跨聊城、德州、济南三座城市,以“全国之最”壮阔手笔书写“项目提升年”的新篇章。
10月15日,聊热入济长距离供热工程迎来重大突破,南线工程穿黄隧道圆满贯通。这条起点位于济南市长清区文昌街道燕王村北侧的盾构隧道,穿越济平干渠、长清护城堤、黄河主河道、黄河大堤后,在地下“潜行”4500米,最深处可达55米,到达位于德州市齐河县胡官屯镇段庄社区的盾构接收井。至此黄河下游首条穿越黄河的供热专用隧道全线贯通,为下一步供热管道及整个项目按期完工、交付注入一剂强心针。
作为推进黄河重大国家战略、济南都市圈发展规划落地实施的重要工程,也是山东省及济南市能源保供和能源结构调整的重大民生项目,“聊热入济”连续两年被列入济南市政府工作报告。2024年,省级重点项目“聊热入济”项目南北两线齐头并进,向着同一个目标疾驰而发力。项目完工后,将解决济南市约1亿平方米的供热需求,基本替代城区及沿线区域的燃煤热源,为即将到来的采暖季稳定用热提供可靠保障。
数智护暖脉
“上天入地”全链赋能启新篇
从工程建设的壮阔篇章,到即将迈入智慧运维的崭新纪元,暖脉跨越山河阻隔,承载着千万家庭的温暖期盼,以全流程智慧化体系为笔,在黄河两岸书写下高质量发展与绿色低碳的时代答卷。
九曲黄河万里沙,聊热入济穿黄隧道是目前穿越黄河全线独头掘进距离最长且地质、环境风险最复杂的盾构隧道。为保证一次性连续穿越河道,项目部署垂起固定翼无人机机库,搭载光电吊舱载荷,在工程建设期间全线巡检;采用自动焊接技术,提高施工效率和焊接质量,并替代人工在基坑作业更加安全;创新应用清扫球清洁管道,替代传统的冲洗技术,省去了注水、冲洗、泄水等复杂工序;应用分布式光纤管网监测系统,有效监测长输管道的泄漏和振动,守护管网安全。
随着穿黄隧道全线贯通,聊热入济项目建设向着完工投运开启“冲刺模式”。为破解跨河供热“范围广、节点多、响应急”的运维难题,济南热力集团大力实施数字化转型,推动精细化、智能化管理,联合浙江大学产业化团队打造出“智慧供热大脑”长输管网综合管控平台,基于GIS地图构建了长输管网模型,平台能够直观显示整个供热系统的结构及具体位,实时监测供热系统的各项运行参数,精准预判用热高峰,提前为热源调配擘画蓝图,一旦温度、压力、流量等参数超过设定的阈值,系统会自动发出告警信号,“供”与“需”的平衡更加优化,为供热系统的安全运行提供全方位守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