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的泉城,微风和煦。在济南市市中区魏家庄街道同生里社区的“泉新泉驿”服务驿站里,几位外卖骑手正趁着接单间隙在此休息,手机充电、饮水热饭、无线上网,设施一应俱全。“以前只能在路边树荫下凑合,现在有了专属驿站,就像有了个‘路上的家’。”骑手小李的感慨,道出了许多新就业群体的心声。这个暖心变化,正是济南市委社会工作部践行共建共治共享理念,将群众“金点子”转化为治理“金钥匙”的生动缩影。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将“坚持人民至上”作为重要原则,明确“完善社会治理体系”的重要战略部署。济南市委社会工作部自组建以来,始终坚持把人民建议征集作为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载体,作为助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持续健全吸纳民意、汇集民智工作机制。今年以来,连续开展3次社会工作领域专题人民建议征集,来自社会各界的6557条建议、4396条有效建言,将群众智慧凝聚的“金点子”转化为推动全市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的“金钥匙”,为提升基层治理效能注入强劲动力。
倾听民声,畅通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人民建议征集,首先让治理者能更敏锐地感知人民群众最真实、最急迫的诉求。
“我们城中村最缺的就是养老服务和活动场地。”“社区工作者需要更多针对性培训,能力要跟上时代。”“新就业群体吃饭、租房、看病,样样都是难题。”……征集令一出,响应如潮。903条基层治理建议、3560条新兴领域党建建言、810条行业协会商会发展良策、1284条志愿服务和专业队伍建设心声,既有对宏观政策的思考,也饱含对身边“关键小事”的关切。在众多民生诉求中,背街小巷通行不畅的问题被反复提及,历城区全福街道航运南路的治理困境,正是这类民生难题的真实写照。
这条400米长的背街小巷宽仅6米,两旁30多家商户常将商品摆到门外经营,早晚高峰时段道路拥堵不堪,成为周边群众出行的“堵点”。“市民要畅通,商户要经营,两方诉求都得兼顾,这是治理的关键。”全福综合行政执法中队队长马俊峰坦言。
队员们带着群众的呼声挨家挨户走访,既倾听居民对畅通出行的期盼,也了解商户的经营实际,在充分吸纳各方意见后反复斟酌,推出“经营黄线”治理方案:线内允许规范摆放商品,线外严禁占道,落实“门前五包”责任制。如今走在航运南路,黄线清晰明了,商户商品摆放整齐,道路畅通无阻。“以前堵得电动车都难走,现在上下班一路顺畅。”市民王女士说。开店12年的蒋先生也点赞:“既不影响做生意,又让街道变整洁,这办法太贴心了。”为巩固成果,商户签署文明经营承诺书,执法人员定期巡查,实现了“烟火气”与“文明有序”的平衡,把民生“堵点”变成了治理“亮点”。
从聚焦重点区域治理的群众建言,到呼吁提升基层服务专业能力的社区工作者声音,再到新就业群体代表关于权益保障的集中诉求……一条条建议,如同一个个灵敏的探头,将城市肌体最细微处的状况实时传递。这些来自一线的声音,为政策制定提供了最鲜活的参考,助力市、区、街道形成了135个善治项目,让城市治理始终与人民期待同频共振。
汇聚民智,形成科学施策的“行动指南”
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人民建议,让千万市民成为城市建设的“智库”,为高质量发展汇聚起不竭的智慧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