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阴县榆山街道龙盛嘉园小区是涉及7个村居的回迁安置小区,曾因“服务差—缴费低—服务更差”的恶性循环陷入困境:物业费收缴率仅20%,绿化枯死、消防栓锈迹斑斑、电梯月均故障十余次,居民议事会也成了“吐槽大会”,“楼下绿地荒成了垃圾场”“老人看病出不了门”的抱怨声不断。
面对治理难题,榆山街道及尹庄管理区没有“绕道走”,而是将人民建议征集作为破局关键。通过居民座谈会、入户走访、楼道意见箱等方式,收集到“物业不作为”“环境脏乱差”“安全没保障”等核心诉求——这些带着焦虑的声音,既揭开了小区治理的“痛点”,更指明了变革方向。在此基础上,街道经实地调研、专家论证,确立“信托制”物业服务模式,搭建“跨村联建党组织+6个村党支部+业委会+物业公司”运作机制,创新“零酬金”管理、“阳光监督”等举措,最终让物业费收缴率跃升至78%,曾经的“问题小区”蜕变为“幸福家园”。
这样的民智转化案例在济南还有很多。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方面,“举办社区工作者职业能力大赛”“开展基层治理创新实验”等举措,直接源自群众的建议;针对新就业群体的需求,“发展友好商户”“建设‘泉新公寓’”“设立爱‘新’门诊”等暖心服务,同样是听取民意后的创新实践。
更可贵的是,许多建议展现了市民的专业素养和前瞻眼光。历下区女企业家协会会长王现芹等274名建议人推动建立了市领导联系服务行业协会商会机制;市级特邀建议人、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副教授张洪英等专业人士提出的“专业社工+志愿服务”融合建议,推动布局50个融合试点社区;行业协会商会助力招引项目23个,招引资金近13亿元——群众的智慧正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发展成果。
长清区长清湖第一社区的“暖心托管班”同样源于群众建议。针对社区年轻家庭占比超75%、“孩子放学早家长下班晚”的现状,社区通过“清湖民声”平台收集到“希望设托管点”的诉求后,3天完成175户入户调研,迅速盘活闲置空间、组建服务团队,创新“接送签到+实时视频”保障机制,仅用一个多月就让托管班落地运行。如今每天下午四点半,党群服务中心里孩子们在辅导下写作业、做手工,48户家庭受益、家长满意度达98%。“社区把我们的‘烦心事’当成‘头等事’,这就是群众建议的力量。”居民刘女士的感慨。
“通过人民建议,每位市民都能成为城市发展的助推者!”山东省人民药业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省级人民建议征集特邀建议人裴树清感慨道。从社区“微更新”到产业发展,从服务优化到制度创新,230余条建议纳入各级党委政府改善民生项目,打通了由“办好一件事”向“解决一类事”治理实现路径,群众的“金点子”正在泉城各处开花结果。
保障参与,构建常态长效的“连心桥梁”
人民建议不仅要“收得好”,更要“转化好”。济南市建立起分类办理机制:对1494条已开展工作的建议予以巩固深化;对879条具有转化条件的建议推动落地;对2023条需分期推进的建议纳入计划。这种“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的务实态度,让群众的参与感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与此同时,制度化、规范化建设也在同步推进。按照“四个一”标准加强市区两级直报点规范化建设;实施特邀建议人队伍提能行动;研究制定人民建议征集奖励办法……一系列举措搭建起党委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连心桥”,让民意表达有渠道、民智转化有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