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提升乡村基本公共服务能力。打造乡村教育振兴先行区,实施教育强镇筑基行动,实施乡村优秀青年教师培养奖励计划,落实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全面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制定促进乡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深化基层卫生健康综合试验区建设,落实乡村医生待遇,乡村医生具备执业(助理)医师资格或大专以上学历人员占比提高5个百分点。加强农村传染病防控和应急处置能力建设,重点抓好农村新冠疫情防控工作,健全省统筹、市县乡抓落实机制,统筹城乡医疗资源,保障医疗物资供应,加强对重点人群的防护救治,最大程度维护好农村居民身体健康和正常生产生活秩序。落实困难群众救助保障标准动态调整机制,确保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应保尽保”。加快乡镇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在村级推广发展助老食堂,鼓励开展多种形式的扶老助老和互助养老服务。实施农村妇女素质提升计划,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的关爱保护,健全精神障碍人员、残疾人等特殊困难群体关爱救助,建设“如康家园”残疾人之家综合服务平台300处以上。
七、健全党组织领导的乡村治理体系
24.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强化县级党委抓乡促村责任,深入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全面培训提高乡镇、村班子领导乡村振兴能力。加快村级党组织分类推进整体提升,以全面规范为主题,健全村党组织体系、推进规范运行、完善服务功能。实施村党组织带头人干事创业行动,进一步加强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通过设岗定责等方式,发挥农村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开展乡村振兴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整治。持续开展市县巡察,加强基层纪检监察组织和村务监督委员会协同联动,强化对村干部全方位管理和经常性监督。深化提升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工作,强化派出单位联村帮扶。
25.提升乡村善治水平。强化县乡村三级治理体系功能,压实县级责任,推动乡镇扩权赋能,夯实村级基础。健全党组织领导的村民自治机制,落实村务公开目录、“四议两公开”制度。深化拓展为基层减负工作成果,规范村级组织工作事务、机制牌子和证明事项。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加快全省“一站式”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线上平台建设。开展基层平安建设示范创建,坚决打击农村涉黑涉恶犯罪和村霸,依法严厉打击侵害农村妇女儿童权利的违法犯罪行为。持续开展全省乡村治理示范村镇创建,推广运用积分制、清单制、“信用+”等务实管用治理方式。
26.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进村宣传宣讲。制定和落实乡村文化振兴活动清单,把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倡树美德健康新生活、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结合起来。广泛开展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宣传教育活动。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精准开展志愿服务。深化乡村文明行动,推进文明村镇创建,推动美德和信用进村入户,强化村规民约约束作用。持续推进“反对浪费、文明办事”移风易俗专项行动,扎实开展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等重点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广泛开展“星级文明户”、“最美家庭”、“好婆婆、好媳妇”等选树活动。办好中国农民丰收节,创新开展中华传统节庆活动。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建设乡村新型文化空间。丰富基层群众文化体育生活,持续组织开展群众性文化品牌活动。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推进“山东手造”非遗工坊建设。加强残疾人公共文化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