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上午9:00,威海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市大数据中心主任荆文,市司法局副局长邹德生,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副局长王铁军,市大数据中心副主任朱崇东,市公安局大数据支队支队长王卫峰介绍《威海市打造“无证明城市”实施方案》有关情况。
为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推进数字政府建设、实现数据惠民,7月15日,市政府办公室印发《威海市打造“无证明城市”实施方案》。
总体目标
“无证明”不等于“零证明”或不需要证明,而是通过证照证明电子化和数据共享,企业和群众办事时免于提交或无需重复提交相关的纸质证照证明材料。
前期,市大数据中心、市司法局和行政审批服务局已做了大量工作,通过开展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归集政务数据80亿条,数据共享日均交换达到516万条次;通过推动告知承诺,证明事项数量压缩了31.6%;通过推行电子证照证明,今年减少申请材料6.7万余份,但证明材料多头提交、重复提交、携带不便等问题仍不同程度存在,企业和群众办事还有很多不方便,为此,威海市全面启动“无证明城市”建设工作。
“无证明城市”建设总体目标是,凡是通过电子证照、数据共享可以获取的信息,不再要求企业和群众提供相应的纸质材料。核心是“减”和“免”,“减”就是取消一批证明材料,从源头上减少证照证明;“免”就是通过证照证明电子化和数据共享,用电子证照证明和数据代替纸质材料。力争通过三年多时间,逐步打造“无证明城市”。2022年,重点推动企业和群众常用证照证明电子化,建成“居民码”“企业码”并开展试点应用,推动使用频率最高的前50项电子证照证明广泛应用。2023年,拓展“居民码”“企业码”应用,常用的前100项电子证照证明实现全面应用。到2025年,电子证照证明、“居民码”“企业码”在各领域全面应用,企业和群众“免证办事”“一码通行”成为常态,“免申即享”“精准服务”全面推开,全域建成“无证明城市”。
主要内容
在推进方式上,坚持分类施策。区分各种应用场景,逐一采取针对性措施,全面提升“无证明”服务成效。推进“减证办”。通过直接取消和告知承诺,全面消除各类“奇葩证明”“循环证明”,从源头上减少证照证明材料。推广“免证办”。通过全面推进证照证明电子化和证照证明数据共享,用电子证照证明代替纸质材料,实现办事材料“自动填”“免提交”。推行“一码办”。通过建设统一的“居民码”“企业码”,加强码证关联,推进“一码通行”,解决企业和群众办事亮多证、扫多码的问题。探索“主动办”。通过完善“一企一档”、“一人一档”,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主动感知企业和群众需求,精准提供服务。
在推进领域上,坚持惠民利企。重点围绕服务个人、企业办事的政务服务领域和服务公众生活的社会化领域,大力推进身份证、结婚证、营业执照、产品生产经营许可证等证照证明的电子化应用,同时拓展在交通出行、文化旅游等领域的社会化应用,加强线下实体证照证明服务兜底保障,满足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需求。
在基础支撑上,坚持双向驱动。在业务上,推进政务服务事项标准化,通过开展事项梳理、规范数据标准、优化服务流程,支持表单自动整合、信息自动调用、证照证明自动关联。在技术上,完善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一体化大数据平台,提升电子证照、电子印章和政务区块链等服务能力,规范电子证照证明制发,补齐历史证照数据,开展数据源头治理,分级分类推进各领域数据资源统一汇聚和服务,着力提升数据共享的时效性、精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