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山东内容 国际表达
齐鲁大地 :

苟利国家生死以 岂因祸福避趋之——专访济南市文联副主席、市作协主席张鸿福

苟利国家生死以 岂因祸福避趋之——专访济南市文联副主席、市作协主席张鸿福
2021-08-02 10:51:20 来源:中华网山东频道

张鸿福从小热爱文学,毕业初在山村当了五年小学教师,他利用晚上的业余时间写作一些乡村题材的作品,后进入政府机关工作,转而关注小镇生活,而如今,已经成为济南市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济南市作协主席。这一路,对他的文学创作生涯影响最大的是2003年的一次威海刘公岛之行。

参观中日甲午战争纪念馆,阅读了馆内大量相关史料,4亿人口的泱泱大国被仅有6000万人口的岛国击败,亚洲第一的北洋水师全军覆没,舰队的三大将领结局悲惨,水师提督丁汝昌吞鸦片自尽,总兵林泰曾服毒自尽,总兵刘步蟾随沉没的舰队殉葬海底,即便如此,年轻气盛的光绪帝仍然气愤难消,下令将丁汝昌的尸体穿上黑色囚衣,棺材也同样漆成黑色,再加上三道铜箍牢牢捆绑,不允许下葬,表示:即便死了,丁汝昌依然是罪大恶极。面对这样惨烈的历史,张鸿福内心被深深地震撼,更使他对中国近代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便撰写了一篇报告文学《末路王朝——中日甲午战争报告》,2005年之后更将创作重心转向了中国近代史。

2012年张鸿福完成历史小说《左宗棠》的创作,紧接着是《李鸿章》《袁世凯》《林则徐》,到2020年之前,用十卷书完成了近代史上四个关键人物的创作,这四个人物极具代表性,又各有特点,把近代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推翻2000余年的封建帝制期间的重大的事件、重要的矛盾冲突、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方方面面情况,做了一个详细深入的呈现和解读。

“文明蒙尘,人民蒙难”是对这一时期历史的深刻诠释,当时的中国面对的是“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进入近代,以英国为首的西方国家进行了工业革命,率先进入了工业文明成为发达国家,而封建帝制下的中国还停留在古老的农耕文明,被工业化的坚船利炮强行轰开了国门。工业文明对农耕文明可以说是“降维打击”,使清政府经受了摧枯拉朽似的失败,毫无还手之力。由于两千年来一直在文明上领先,面对这样惨烈的失败,中国人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受到了空前挑战,无论是居庙堂之高的朝廷大员,还是处江湖之远的文人仕子,社会各界的精英都在寻找救国良方。

林则徐是旧中国最早“开眼看世界”的人,张鸿福对他的描写不只局限于耳熟能详的“虎门销烟”,而是用大量笔墨描写了鸦片战争失败后林则徐被贬黜到新疆的经历。这一时期的林则徐到了人生的低谷,是他的“至暗时刻”,但他并未消沉、怨天尤人,依然做了很多利国利民的事情。他在北疆兴修水利,主持修建了一条“皇渠”,引喀什河水灌溉了伊犁河北面的大片农田,现在这条渠仍然在用,称为“人民渠”。他第二个重大的贡献是到南疆去勘察耕地,拖着病体往返南疆1万多里,增加了粮食生产和军粮储备。同时,他提倡大家挖坎儿井灌溉,所以在新疆很多地方坎儿井被称为“林公井”。

关键词:张鸿福

为您推荐

下载中华网山东APP

联系方式

中华网新媒体 山东频道
互动/投稿邮箱:
shandong@zhixun.china.com
山东频道商务合作热线:0531—86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