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走上历史的舞台是人民的选择。”在研究近代史之后,张鸿福才发现自己之前对这句话的理解是非常肤浅的。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这是他在十几年研究和创作中思考和体会最深刻的问题。
研究了大量历史的原始资料,张鸿福认为,一个政党、一个组织能否够取得成功,或者说“能”与“不能”,关键看这个社会存在哪些最突出的问题,哪一个组织能把这突出的问题解决好。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领导革命取得胜利,为什么能够建立了新中国,为什么能带领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张鸿福总结,因为在四个方面解决了中国最主要的问题。
当时的中国最迫在眉睫的问题,就是民族独立、人民解放。1840年后,中国面临最大的困境就是受列强入侵,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但太平天国、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等一系列运动都无法彻底解决民族独立的问题。辛亥革命胜利后仅仅是局部解决,但无论是北洋政府还是国民政府都一直受到外来势力的掣肘,面对西方列强有很大的妥协性,这就注定了他们的政权无法长久。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登上历史舞台后才坚决地争取中国人民自己当家做主人,无论是建国前还是建国后,也正因如此,中国共产党才称得上是中国革命的中流砥柱。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的第二点就是唤醒民众、以人民为中心,唤起中国人民的家国意识,解决了中国民众没有把自己命运和国家命运结合在一起的重大问题。孙中山曾经非常痛心地认识到,很长一段时间中国人就像是一盘散沙,很多老百姓都认为,中国历史上更替了这么多王朝,谁来当皇帝都一样,守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交租交税就行了。老舍《茶馆》中的“莫谈国事”对基层老百姓心理刻画的入木三分,“麻木”更是鲁迅对中国人的精神状态的总结,这也就是4亿人口却输给几千万人口国家的一个重要原因。这种现象的成因是中国的老百姓长期处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中,受到层层盘剥,从来没有在这片土地上自己当家做主,“个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家瓦上霜”成了重压下老百姓自保的哲学。而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与人民休戚与共,生死相依,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从来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任何特权阶层的利益。因此能够发动民众,唤醒民众,依靠人民众,一切以人民为中心,这是中国共产党能够取得胜利的最根本原因。
中国共产党解决的第三个问题就是实现了政令统一,加强中央权威。建国前的旧中国是一个长期政权动荡、军阀割据、列强划分势力范围的残破河山,这种混乱的不稳定性、频繁的战乱,不仅无法保证稳定的经济、社会发展,更给老百姓带来了深重灾难。中国共产党建立了一个具有高度权威的中央政府,保证了政令的统一和通畅。在“人和政通”的前提下,才能实现人民安居乐业,全国上下集中精力发展经济、搞建设。
中国共产党的第四大功绩,就是把握工业化主动权,奠定物质基础。中国近代苦难深重的重要原因就是错失了第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机会,没有实现国家的工业化,导致落后于西方国家。所以新中国成立之后,把实现国家工业化作为重中之重。到1978年,新中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在20多年的时间里补上了三次工业的课。改革开放后,民营力量进入工业领域,为国有企业共同推进、提高了中国工业化水平,工业和科技水平突飞猛进,到了2014年,中国工业增加值就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现今,中国在工业、科技领域已经走在世界前列,并具备引领第四次工业革命的资格。
作家以作品奉献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