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吕家乡就当代旧体诗如何增强现代性问题发言,指出,所谓现代性,一是诗作者要有当代意识,即有人的觉醒,有真善美、自由平等等普世价值;二是在写旧体诗的过程中,诗人应以当代汉语为基础,适当吸收古代汉语的长处。
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李伯齐提出了现代诗歌发展的五个议题,引人深思:古代诗歌如何为现代诗歌提供借鉴?如何让现代诗歌更有民族特色?如何引导新诗发展?如何看待西方诗歌对中国新诗影响?什么是新诗以及新诗该向何处发展?
山东大学文学院教授、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主任谭好哲提出三点建议:一要加强当代诗歌研究中的问题性;二要加强山东本地域诗歌和诗学研究;三要加设山东诗词创作大家、名家重点推荐栏目。他希望《中华当代诗词研究》能够走进山东主要高校的中文学科,激发高校师生对中国诗词的热爱和研究热情。
山东大学文学院教授耿建华认为《研究》的出版正逢其时,弥补了当代诗词研究的空白;刊物还需在重写当代诗词史、当代诗词人物、当代诗论等几个方面加强研究。
山东大学文学院教授刘晓艺认为鲍思陶先生的诗歌影响深远,《中国古典诗歌创作论》即将出版,希望大家多多关注。
山东大学文学院教授丛新强指出当代诗词具有即时即兴创作的特征,但不是随意为之,应以生活质地、文化立场和普世价值等为标准。
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王化学赋诗一首,表达祝贺之情。
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周均平提出,应在学术影响力和公众影响力之间做好定位,以清单的方式对重要研究问题进行梳理;应关注中国当代山水诗的创作和研究,弥补学界研究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