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核心课程,打造“人工智能+交通”专业高地
拓展专业深度。学校通过进一步优化专业设置、强化教学实践、推进产教融合等举措,新增机器人工程、智能制造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等前沿专业,对传统专业进行“人工智能+”改造升级,设置智慧交通、数字经济、智慧海洋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管理与应用等11个新兴专业,将人工智能与交通运输行业应用深度融合,经过系统建设与持续优化,打造涵盖“智能运输系统”“智能网联汽车技术”“BIM技术及智能建造”“公路工程智能检测”等500余门课程的“人工智能+”专业课程集群,形成以交通为特色、以人工智能技术为引领的多学科交叉融合专业课程体系。
突破知识框架。学校组建跨学院、跨学科团队,共同开发课程内容,将人工智能等知识和技术融入已有课程知识体系。聚焦“控制+交通”创新型人才培养,设置智能轨道交通专业方向,开设“铁路信号集中监测及智能诊断”“人工智能与交通技术应用”等学科交叉课程。聚焦培养学生交通数据思维和利用数据分析及模拟实验能力,设置数字交通专业方向,开设“数字交通运营管理”“交通大数据挖掘与分析”等系列课程。
关注重点领域。学校致力于培养适应机器人设计与数字化制造等领域生产和管理一线需要的应用型人才,设置海洋机器人专业方向,开设“水下导航与定位技术”“海洋机器人环境感知”“水下目标检测与识别实践”等“人工智能+”课程。通过将人工智能技术深度嵌入交通专业教育全过程,培养既懂人工智能技术又精通交通业务的卓越人才,为智慧交通建设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文/孔伟金,来源: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