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海外并购中一直存在一个“七七定律”,即70%的并购没有实现预期商业价值,而其中又会有70%失败于并购后的整合。
海信能做的就是尊重当地文化,履行社会责任,充分给予当地本土化员工以信任和支持,用好原有的团队,做好激励机制的调整,为他们注入活力和创新力。用中国式的管理力量去引领这些企业的发展,进而带动海信全球化发展的步伐。
对于大家都很关心的劳动者保护问题、环境保护问题、社会责任问题、工会制度问题,海信都曾遇到过,但海信每次都能很好地化解这些问题,主要原因就是海信谋求的是企业和品牌活力的提升,持续为当地解决就业、税收,并履行社会责任。无论政府还是工会,或是当地的员工和家庭,只要大家的心是一样的,在并购当中的跨文化整合,就能够实现相互尊重、取长补短,最终用信任的力量,去实现员工之间、企业劳资之间、企业与政府之间、收购者与被收购者之间,形成很好的信任关系。可以说,东方管理的效果和魅力,不亚于任何西方管理学提出的领导力和经营能力,中国企业应该有这样的自信。
04
我们同属一个命运共同体
各位朋友,过去3年以来,由于疫情防控导致的阻隔,以及逆全球化、地缘政治冲突等带来的各种冲击,让很多企业的全球化布局受到了阻碍,国际化进程放缓,国家与国家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往来、交流与合作频次大幅降低,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也因为时间有所淡漠和疏远。
好在,我们也看见,这一切正在改变。
近段时间以来,各种大型会议、展会密集召开;李显龙、库克、马克龙、卢拉等各国政要和企业领导人不断来访;正在进行中的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第133届广交会,4月15日开幕当天即有35万人涌入,出现了久违的“万商重聚珠江畔”的盛况;淄博烧烤的烟火气,这些天来更是升腾起了整个中国五一假期出游的热潮。
人们心里清楚,哪怕1000封邮件,100次通话,也比不上1次见面后的握手和拥抱。
世界大同,天下一家。我们同属一个命运共同体。人与人、国与国都相互依存,休戚与共。这是海信以及海信人这些年来在经营发展中和全球化征程中的一个直接感触。海信在墨西哥、南非等国家的制造基地,不仅为当地创造了税收,解决了就业,其实也对当地的制造业水平、社会经济发展、居民生活、生态环境和社会安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全球经济发展与区域经济协同贡献宝贵经验,不断凝聚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强大共识。
今年的中国绿公司论坛刚好在海南召开。1000多年前,62岁的苏轼流放至当时还是蛮荒之地的海南儋州,他依然乐观豁达,讲学会友,开海岛人文风气之先,并影响着姜唐佐与符确二人,分别成为海南历史上的第一位举人和“进士及第”第一人。
正所谓“地域有南北,文化有东西,人心都一样”。实际上,没有什么蛮荒与文明的泾渭分明。地域、语言和文化或许有暂时的差异,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繁荣和富足的追求,对交流对友谊的渴望,是一样的。
当前,很多的朋友正在走进来,我们也要更多地走出去,填补过去的缺失,展现中国企业的形象和影响力,凝聚起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更强大的共识,也希望政府部门的各项政策和措施能够给予企业和企业家“走出去”更多更大的支持,提供更多的便利。让更多企业和海信一起肩并肩“走出去”,在这个过程当中,无论同行还是合作伙伴,大家携手并进,共同书写中国品牌在世界舞台上的光辉形象!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