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卡奥斯已经连续5年位居工业和信息化部“双跨”工业互联网平台榜首,跨行业、跨领域赋能11座“灯塔工厂”,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提供有力支撑。
无界生态,共创无限可能
采访者:您如何理解海尔集团“以无界生态共创无限可能”这一新的品牌口号?
周云杰:2019 年,海尔集团正式进入生态品牌战略发展阶段,经过5年来的创新探索,目前正在向生态企业转型。2024年年初,海尔集团发布“以无界生态共创无限可能”新的品牌口号,致力于创建更加开放的生态体系,通过与用户、生态伙伴的持续交互实现共创共赢,创造更大的社会价值。这一口号包含三个要素。
无界生态:寓意海尔集团要构建身份无界、知识无界、地域无界的开放生态,打破价值创造和价值分享的界限,重塑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人与组织、组织与组织的价值关系。
共创:代表海尔集团一以贯之的“人的价值最大化”宗旨,激发每个个体的创新活力,让消费者真正变成“产消者”,让生态伙伴共创价值、共享价值。
无限可能:当更多界限被打破,更多个体和组织的创造力被激发,新的价值也将不断涌现和持续裂变,共创美好生活、产业发展的无限可能,像热带雨林那样绿荫繁茂、生生不息。
采访者:作为全球化企业,海尔集团在跨文化融合、本土化经营管理方面有什么特色?成为全球化企业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周云杰:海尔集团在跨文化融合和本土化经营过程中,始终秉持“人的价值最大化”理念。海尔集团并购海外企业,没有派遣管理团队,而是输出“人单合一”管理模式和“沙拉式”文化融合模式,推动被收购企业持续发展。“沙拉式”文化融合模式的寓意是:沙拉里有各种蔬菜,代表着不同企业的文化理念,但沙拉酱是统一的,就是“人单合一”。这一模式将员工价值体现在为用户创造价值当中。
采访者:请您谈谈海尔集团如何探索实践智能制造?对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有什么启示?
周云杰:多年来,海尔集团围绕智能制造不断探索,目前已经拥有由8座智能制造“灯塔工厂”构成的“灯塔集群”,在探索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我认为有三点值得制造企业借鉴。
首先,制造业基因是基础。从1984年创业以来,海尔集团始终聚焦实体经济,积累了丰富的制造业经验,为企业抓住数字经济发展机遇奠定了坚实基础。
其次,清晰的战略是关键。企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在战略层面一定要有清晰的商业逻辑,有准确、高效的顶层架构设计,可以总体规划、分步实施,不能走一步看一步。比如,海尔集团探索智能制造,打造“灯塔工厂”,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循序渐进:早在2007年,就开始探索工业化和信息化“两化融合”;2012年探索用户全流程参与的新制造模式,以用户需求为导向组织生产、调动资源;2017年正式推出卡奥斯工业互联网平台,全面推进数字化转型。
最后,差异化模式是支撑。企业数字化转型要有明确的切入点或突破口,不论是从用户侧,还是从研发端、供应链端、市场端都可以,但是一定要找准一个突破口来拉动全局。海尔集团探索的是从大规模制造向大规模定制模式转型,以用户需求来驱动制造模式变革。
预测未来,不如创造未来
采访者:海尔集团提出“预测未来,不如创造未来”,将要创造什么样的未来?
周云杰:海尔集团已经创出一个全球化企业、世界级品牌、引领时代的商业模式,但要成为世界一流企业,无论是规模还是市值都还有不小差距,所以要聚焦产品卓越、品牌卓著、创新领先、治理现代四个维度来构建世界一流企业的目标体系,并做到“三个到位”(主人到位、责任到位、激励到位),把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目标落实到具体行动中。
苏格拉底说过:“人生在世,知道自己需要什么,只不过是一个人的本能;而懂得自己不需要什么,则是一个人的智慧。”企业同样如此,既要知道能做什么,更要知道不能做什么。所以,未来的海尔集团要经得起诱惑、耐得住寂寞,保持战略定力,持续聚焦实体经济,加快布局智慧住居、大健康、产业互联网三大板块,努力成为全球生态经济的引领者。
(来源:企业管理杂志)